無所不能!探究“廣州刑事天團”背后的故事

廣東博士后團隊獲獎
包含“廣州刑事天團”的力量
12月18日至20日,第一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行。由廣東公安組建的“廣東公安刑事技術博士后科研創新團隊”在本屆大賽榮膺創新賽組別金獎,是全國公安機關唯一榮獲此項殊榮的博士后團隊。
廣東公安參賽團隊由廣州市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劉超領銜,其成員來自省公安廳刑事技術中心省博士工作站和廣州市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州刑事技術所可謂是“大有來頭”,它的背后還有硬核滿滿的“廣州刑事天團”。讓我們一同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硬核團隊成就殊榮
廣州刑事技術所,現有民警8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人,碩士研究生22人,高級職稱43人,中級職稱14人。省部級以上技術專家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全國先進工作者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公安楷模1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2人,廣東省“南粵百杰培養工程”兩院院士后備人選1人,廣州市“嶺南英杰”人選2人,公安部津貼1人。國內頂尖的人員配置支撐,成就了如今的“廣州刑事天團”。
廣州刑事技術所是公安部重點實驗室,是全國首批公安機關重點司法鑒定機構與全國首批4家DNA打拐實驗室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地市公安機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專業設置齊全,科研人員眾多,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它的“一站兩室”,實力雄厚。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於2010年設立,是全國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領域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它與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建立聯合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戰略合作協議。入站博士后主要從事心源猝死研究、X-STR遺傳多態性及其法醫學應用等研究。該站申報科技技術項目、發表論文豐碩。
廣東省法醫遺傳學重點實驗室始於廣州市公安局DNA檢驗中心,2010年獲廣東省科技廳批准立項,建立了“廣東省法醫遺傳學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為生物檢材拓展檢驗關鍵技術、DNA數據庫應用技術、溺死相關浮游生物DNA檢驗、猝死基因診斷等,解決了法醫遺傳學檢驗鑒定世界難題。其技術手段全國領先,技術產品在全國推廣。
法醫病理學重點實驗室是第一批公安部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公安科技創新中心和法醫高級人才培養基地,由廣東省公安廳、廣州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共建。實驗室開展了法醫現場學、法醫組織病理學、致傷物推斷、法醫血跡學、硅藻檢驗鑒定、心源性猝死、法醫昆虫學等學科的研究,在死亡原因、死亡時間、死亡方式、致傷物推斷等方面,掌握關鍵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同時,實驗室的心傳導系統、腦干損傷、硅藻檢驗等技術名揚中外。
榮耀的背后是榜樣的力量
硬核機構背后的支撐,是技術過硬的“廣州刑事天團”。他們是科學工作者、著名學者、技術人才,同時也是我們身邊的人民警察。
△劉超
劉超,是法醫遺傳學的主要創始人,同時也是國產化DNA試劑的主要研發者和DNA數據庫建設的主要發起者之一。30多年來,他一直戰斗在刑偵一線,從一名法醫,到刑事技術所所長,到刑警支隊支隊長,到警務技術二級總監,現已成為廣州乃至全國公安系統行業關鍵技術領域的領軍專家,同時也成為了全國公安機關警務技術戰線的杰出代表。
劉超把科研成果用在每一起案件中。為了公安機關的緊迫需求和實戰需要,他艱苦創業,基層創新,追尋求索,攻堅克難,替逝者說話、幫死者伸冤、為生命証言。
△戴維列
戴維列,從事毒物分析化驗工作30余年,總是第一時間奔赴案發現場。他說“往往惡性案件,有用物証的最有利提取時機,稍縱即逝,必須要搶”。搶回來的是真相,搶回來的是物証,搶回來的是破案的點點滴滴。
因為戴維列的兢兢業業,有了3000多宗重大刑事案件的偵破關鍵証據及線索﹔有了在省內最先檢出新毒品新麻醉藥物﹔有了檢驗出首宗體內藏毒販毒案。
看完“廣州刑事天團”背后的故事,你是否也從中得到了鼓舞與勇氣?近日,廣東省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正在開展。其中,廣州公安將面向社會招錄457名人民警察。
據了解,本次招警設置了計算機、通信、數學、電子、法律、公安、金融、財會、中文、新聞、外語、體育、交通、法醫、醫學、建筑、食品、藥品、環境、化學、心理、測繪等專業職位,還設置了35個不限專業職位(招錄人數85名)。
那麼成為一名警察是怎樣的體驗?具體工作內容又有哪些?廣州公安這幾位新晉師兄、師姐的入警故事,或許能給出答案。
@有志加入公安隊伍的你
快快通過相關渠道報名吧
“平安廣州”的硬核隊伍
等你來加入
素材來源丨中國警察網微信公眾號平安廣州
出品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