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進一步加強來(返)穗人員健康管理

2021年11月16日08:40 | 來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剛剛,廣州發布第28號通告!

  11月15日,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28號通告,要求進一步加強來(返)穗人員健康管理。

  對有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集中隔離14天”(時間從離開所在地級市、盟、州、直轄市的區開始計算,下同),在第1、4、7、10、14天開展核酸檢測。

  對有中風險地區(或經評估需參照中風險地區管理的)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居家隔離14天”,在第1、4、7、10、14天開展核酸檢測。

  對有高風險地區(或經評估需參照高風險地區管理的)所在地級市(盟、州、直轄市的區)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居家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7天”,在第1、3、7、14天開展核酸檢測。

  對有本土陽性個案地級市(盟、州、直轄市的區)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三天兩檢”(間隔24小時)和14天居家健康監測,在第7天、第14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

  對國內有本土疫情發生的外省(自治區、直轄市)來(返)穗人員,抵穗后在機場、火車站或24小時內盡早就近做一次核酸檢測,並自我健康監測14天。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來(返)穗人員抵穗后應48小時內主動做一次核酸檢測。

原文如下

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關於加強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第28號)

  當前國外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國內多個省市發生本土疫情,我市“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務十分艱巨。為鞏固當前疫情防控成果,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保障市民群眾健康安全,根據國內外疫情形勢變化,現就加強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如下:

  一、持續落實外防輸入措施。強化入境人員閉環管理,點對點無縫銜接。對所有從國外入境人員(目的地為廣州市的)實施“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7天+自我健康監測7天”,解除隔離后在入境第23天、28天憑解除隔離証明在醫院免費核酸檢測。

  二、進一步加強來(返)穗人員健康管理。對有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集中隔離14天”(時間從離開所在地級市、盟、州、直轄市的區開始計算,下同),在第1、4、7、10、14天開展核酸檢測。對有中風險地區(或經評估需參照中風險地區管理的)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居家隔離14天”,在第1、4、7、10、14天開展核酸檢測。對有高風險地區(或經評估需參照高風險地區管理的)所在地級市(盟、州、直轄市的區)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居家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7天”,在第1、3、7、14天開展核酸檢測。對有本土陽性個案地級市(盟、州、直轄市的區)旅居史的來(返)穗人員實施“三天兩檢”(間隔24小時)和14天居家健康監測,在第7天、第14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

  對國內有本土疫情發生的外省(自治區、直轄市)來(返)穗人員,抵穗后在機場、火車站或24小時內盡早就近做一次核酸檢測,並自我健康監測14天。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來(返)穗人員抵穗后應48小時內主動做一次核酸檢測。

  三、做好居家健康管理。市民接受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每天測量體溫,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檢測,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避免參加聚集性活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現發熱、咳嗽、嗅覺味覺減弱等異常情況,及時到定點醫院排查。

  四、強化個人防護和旅居史報告。請市民繼續做好個人日常衛生防護,減少不必要聚會,避免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停留,維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配合各類場所和單位測溫、掃(亮)碼查驗等相關防控要求。近期非必要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報告本土陽性感染者的地區。密切關注國內各地區疫情信息,如與目前國內已經報告本土陽性感染者的公布行程有交集、重合的,或近期有本土陽性感染者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旅居史的,必須於12小時內主動向社區(村)或小區、單位、酒店賓館報告,並配合各項健康管理措施。如有不適及時就醫,並主動向醫療機構報告旅居史。

  五、加強重點場所防控。全市電影院、棋牌室、游藝廳、網吧、體育場所、商場、超市等人員聚集密閉和半密閉場所,加強公共區域清潔、通風、消毒工作,入口處安排專人負責測溫、查驗健康碼,提醒掃通行碼、正確佩戴口罩。

  六、加強交通出行防控。搭乘地鐵、公交車的市民須測溫、亮碼、戴口罩,在白雲機場、各鐵路站場(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廣州北站、慶盛站、新塘南站等)搭乘出租車、網約車的乘客須亮碼並佩戴口罩。非“綠碼”人員不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以上防控措施,依據疫情風險評估結果和上級工作要求動態調整。本通告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2021年11月15日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