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許培武攝影作品典藏展在品唐文化藝術中心開幕

畢國學 王佳奇
2021年11月14日12:15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攝影家許培武在介紹作品。

  山水不言,可著詩書萬卷﹔文化無形,卻藏魔力千鈞。

  11月13日下午4時許,由深圳市龍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品唐文化藝術承辦的許培武攝影作品典藏展在平湖DCC文化創意園的品唐文化藝術中心拉開帷幕。據悉,此次共展出許培武攝影作品30幅,展覽將持續至12月3日。

  大理國際影會策展總監鮑利輝,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陳益剛,深圳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趙青,龍崗區文聯主席林楠,以及知名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們參加了開幕儀式。  

  “圖”說茶馬古道的故事

  茶馬古道,一個不老的傳說。至今,對茶馬古道的起止時間、地域有一個大致解說:茶馬古道源於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后期最為興盛。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滇藏茶馬古道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裡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

  20世紀90年代,許培武開始拍攝廣州城市影像系列,最受關注的是廣州珠江新城20年變遷史,此后多次舉辦展覽,出版攝影畫冊。

  2010年以后,許培武從城市記錄逐步轉入游歷河山。2010年從雲南的大理往西北行,穿越怒江大峽谷,從丙中洛到茶瓦龍鄉,翻越雪山到達察隅。迄今,這依然是旅行者向往的神秘的丙茶察公路。紀錄片《茶馬古道·德拉姆》拍的就是雲南丙中洛霧裡村到西藏茶瓦龍鄉不足100公裡的故事。從那時起,許培武就開始嘗試用圖片講述身臨其境的茶馬古道故事。而后相繼游走西雙版納古茶山,滇西茶馬要塞魯史古鎮,以及茶馬古道節點一一大理,束河,中甸一直到西藏雪域高原。

  2021年,許培武與品唐合作,用雲南特有的手工樹皮紙制作展覽照片,並在大理國際影會首次呈現,獲得組委會及眾多攝影藝術家一致好評。此次與品唐再度合作舉辦“滇藏茶馬古道”攝影展,這也是許培武首次在深圳舉辦個人影展。他還特別把自己十一年前穿越怒江大峽谷的速寫手稿繪成山水長卷作品,展現鏡頭和筆下的“茶馬古道”。

  “十年間,我看到了中國最壯麗的風景”

  在展覽現場,許培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茶馬往事在他的認知中,可以追朔到1993年,那是他的第一次雲南之旅。在麗江古城,一位76歲的老人領他走上古城高處,與他言及其年輕時,隨馬幫在麗江運輸茶葉等物品由德欽入藏,一次往返,短則四月,長則半年,露宿風餐,路途艱辛。那時的古城,見不到與茶馬關聯的商業氣氛。20年后他再訪麗江,古城四周,茶馬客棧、茶馬餐館,隨處皆是,各種茶馬古道線路游成了這裡的一大旅游特色。

  美國攝影師麥克山下在其影集《尋訪香格裡拉——探索失落的茶馬古道》寫道:“其實,茶馬古道並不是一條單獨線路,而是由道路、山徑、公路形成的路網延伸近3000公裡。”

  2005年,一部拍攝雲南馬幫運輸茶、鹽、糧食的紀錄片《德拉姆》,講述的是另一條茶馬古道的故事,這條線路由雲南西北部丙中洛為起點,穿越怒江大峽谷到西藏察隅茶瓦龍。

  以茶換馬,影像看世界。他因此走訪這條鮮為人知的神奇“茶馬古道”。從丙中洛世外桃源的霧裡村為起點,穿行怒江峽谷“茶馬”驛道,偶爾遇見在峽谷奔跑的馬群,行至峽谷深處,橫跨怒江大橋,翻越數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就到著名的麥克馬洪線中印邊境的察隅。察隅往拉薩途經然烏湖的318國道口,與從雲南進入西藏的另一條“茶馬古道”——雲南大理、麗江、德欽進入西藏鹽井、八宿、左貢后交匯於此,朝著波密、林芝方向通往拉薩。

  從2010年至2018年,十年間從熱帶雨林西雙版納到雪域高原拉薩,他游歷河山,探尋滇藏茶馬古道,這一路,茶馬往事任由想象,看到了中國最壯麗的風景。

  為作品加分,為藝術家加油。當天,由品唐文化藝術承辦的許培武攝影作品典藏展取得圓滿成功。           

  相關鏈接

  許培武

  許培武,人民日報社廣東分社攝影記者,1990年代開始拍攝廣州城市影像,歷時20年完成《一座新城的肖像一一廣州珠江新城20年之變》,《南沙一一最后一隻蜥蜴》,《廣州城像》城市三部曲。

  2010年后游歷河山,持續拍照《林泉高致一一向郭熙致敬》,《詩仙李白》,《滇藏茶馬古道》。在廣東美術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法國自然與歷史博物館,英國伯明翰博物館,瑞士伯士尼博物館舉辦個人重要展覽及參加國際重要攝影展。

  攝影作品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香港M+博物館,廣州天河區博物館典藏。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