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文明校園深耕紅色文化教育

2021年11月08日08:46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州文明校園深耕紅色文化教育

  駿威小學創辦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少年講學堂。

  華康小學童心向黨活動現場,學生們向黨旗敬禮。

  朝天小學學生參與了“童研百年黨史·同慶百年華誕”系列活動。

  小小講解員走進紅色文化少年講學堂、教師進行紅色家訪、學生自導自演黨史微劇演繹紅色故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記者了解到,今年,廣州市各級文明校園精心開展“童心向黨”系列主題活動,深耕紅色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廣東省文明校園”花都區駿威小學:

  小小講解員走進紅色文化少年講學堂

  國旗下演講、紅色主題班會、小宣講團進課堂、少先隊員觀看紅色經典影片、開設班級宣傳欄紅色專區……花都區駿威小學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托,以傳承革命傳統為主線、以激發愛國情懷為核心,通過舉辦一系列豐富的紅色活動和紅色教育課程建設紅色校園文化,創新思維讓少先隊員更好地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據了解,駿威小學是“廣東省文明校園”,2013年10月13日正式被授牌授旗為中國工農紅軍廣州起義紅軍小學,在紅色教育的引領下,駿威小學不斷蓬勃發展。

  為了把紅色傳統發揚好,今年,駿威小學創辦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少年講學堂。講學堂分為戶外和室內兩大部分,以“夢”為主線,分為尋夢、筑夢、追夢三大篇章,講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講學堂運用聲、光、電等多種技術,以“沉浸式體驗”創新學習方式促進黨史學習教育與工作實踐深度融合,為少先隊員們創設豐富、立體化黨史學習環境。走進紅色文化少年講學堂大門,仿佛踏入了波瀾壯闊、激蕩人心的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長河。一張張圖片、一件件物品,展示著一個個感人的革命故事。

  在紅色文化少年講學堂中,少先隊員們通過層層選拔,成為紅色小講解員。除了學校的輔導員為小講解員進行培訓外,校方還會定期和廣州起義紀念館互動,邀請館裡專業的老師為隊員們進行講解培訓,同時組織隊員們去紀念館學習。

  “廣東省文明校園”天河區華康小學:

  開展紅色家訪 結對共建紅色校園

  “廣東省文明校園”天河區華康小學自開辦以來堅持傳承紅色基因,遵循“健康生長 百花齊放”的辦學理念,致力於打造“生長教育”辦學品牌與特色。該校大力創新紅色教育形式,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校第一特色課程,堅持開展“教師紅色家訪”,建設紅色課程,結對共建紅色校園。

  華康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成立了以譚智華校長命名的少先隊名師工作室。學校少工委指導少先隊大隊部積極開展“紅領巾獎章”12項爭章活動,引導少先隊員在組織教育、自主教育、實踐教育中,向身邊可親、可信、可學的榜樣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該校還開展了全體師生參與的“七個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成立由黨團員教師和學生組成的40人“向日葵黨史宣講團”,宣講紅色小故事﹔組織全校快閃表演《唱支山歌給黨聽》﹔制作“童心向黨”原創童謠作品《太陽花》等。

  每年圍繞七一建黨等重要節點,該校校長為全校師生上思政課。此外,華康小學創設性地開展了“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和“音樂經典中的黨史”課程思政建設活動,有課例、有議課、有研討,全校教師均參加現場教研。

  值得一提的是,華康小學一直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長石小學,今年還結對共建紅色校園。其中,“點亮微心願 傳遞‘心’溫暖”105個籃球贈送活動,兩地線上、線下的快閃表演《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活動,均獲得良好反響。

  “廣州市文明校園創建先進學校”越秀區朝天小學:

  港澳子弟自導自演黨史微劇演繹紅色故事

  越秀區朝天小學是廣東省最老的公辦小學之一,具有155年歷史。今年,結合“從小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在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大框架下,朝天小學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黨建帶隊建,開展以“童研百年黨史·同慶百年華誕”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其中,該校重點開展以“五育並舉傳承紅色基因,全人教育培育時代新人”為目標,以“紅領巾獎章”爭章為形式,依托學校英語節、科技節等節點,融合國學、思政、勞動、英語、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體育等學科的紅色立體研學活動,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引導同學們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

  作為廣東省首個開設公辦港澳子弟班的小學,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文化向心力建設,培育港澳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朝天小學一直在創新探索的問題。該校積極引導港澳子弟班的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黨史微劇《扁擔裡的故事》,讓朝天小學港澳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唱響紅色經典,演繹紅色故事。為演好角色,隊員們積極查閱資料、熟讀劇本、觀看紅色電影,在表演中全神投入。一幕幕歷史事件在大家的演繹下變得鮮活起來。(記者 張姝泓 通訊員 穗文明)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