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將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 積極籌建南嶺國家公園

2021年11月05日08:32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 積極籌建南嶺國家公園

  南嶺小黃山。 通訊員黃杰洪攝

  11月3日,《廣東省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由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該《規劃》是指導“十四五”時期全省土地、海洋、森林、礦產、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部署7大任務,提出7項重大改革和9項重大工程,系統推進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全力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

  “三舊”改造完成面積超20萬畝

  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編制了《廣東省自然資源保護與開發“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2025年主要目標如下:

  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實現新提升。耕地保護紅線牢牢守住,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5萬平方千米以上,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8.90%,陸域和海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2.82萬平方千米,濕地面積不低於1.75萬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取得新突破。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制度全面建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不高於國家下達指標,“三舊”改造完成面積達20萬畝以上,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單位GDP使用建設用地面積持續下降,持証在採礦山100%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海洋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海洋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形成5個千億級以上的海洋產業集群,涉海高新技術企業及有效專利數量不斷增長,研發經費投入加大,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指標全面落實,海洋預警監測體系全面建成,海洋強省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助推廣州、深圳“雙城”聯動

  在城市空間方面,《規劃》提出,支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條件的都市圈編制跨行政區,統籌考慮五大都市圈(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實際服務人口需求, 保障中心城區、重點平台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水、能源、安全、交通等設施用地供給。

  《規劃》強調,助推廣州、深圳“雙城”聯動。強化“廣深雙核”的創新引領作用, 增強廣深港、廣珠澳兩條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沿線土地資源支撐, 支持集中布局建設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支持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廣州中心和深圳中心擴容升級, 支持廣州“一區三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南沙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等重點創新平台建設。預留國家高新區擴容空間。

  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

  在住房方面,《規劃》要求完善住宅用地保障政策。做好與人口發展相匹配的居住空間布局,適度提高居住及配套用地的比重。落實大城市租賃住房用地供地政策要求,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空閑土地建設租賃住房。

  允許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規劃原則、權屬不變、滿足安全要求、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推進華南植物園建成國家植物園

  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規劃》也包含了眾多內容。

  推動國家公園建設。積極籌建南嶺國家公園,整合和優化廣東南嶺、石門台、羅坑鱷蜥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廣東乳源大峽谷省級自然保護區、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 構建具有全球意義和國家代表性的南嶺亞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推動丹霞山國家公園設立。

  加強珍稀瀕危物種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野外回歸,開展野生動物種群調控和危害防控,整體推進南嶺山地、羅浮山-大桂山、蓮花山、雲霧山-天露山、湛江雷州半島海域、陽江灣海域、珠江口海域、鎮海灣-廣海灣-川山群島-銀湖灣海域、大亞灣-大鵬灣海域、紅海灣-碣石灣海域和潮汕-南澎列島海域等11處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建設。

  推進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建成華南國家植物園。(記者 杜娟 通訊員 馮建奎)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