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攻关核心技术,打通产学研合作链条——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走进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机加工实验设备有序运转;检测台上,精密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科研人员专注地进行着制备检测工作。在人员、设备的高度协调配合下,一项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打通了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以来,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正式进入运行,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实验室积极探索纵向深耕核心技术攻关、横向打通产学研合作链条、高效配置各级财政资金的模式,走出了一条“活用财政资金—突破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反哺科研投入”的良性循环之路,为阳江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瞄准合金材料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实验室深度融入阳江本地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产业发展,携手企业开展横向联合攻关,目前,完成企业横向项目23项,横向项目科研经费突破4000万元,服务地方企业28家。进入运行期后,实验室推动合作机制再创新、再升级,助力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投入更多横向资金支持实验室科研工作,帮助实验室更紧密地与市场结合,快速响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中试和产业化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亦是产业升级的“高速路”。为切实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市场化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2021年,实验室主导联合阳江十八子集团成立了“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十八子’科创基地”,作为实验室新技术快速应用于合金材料的中试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2024年,启动建设“阳江市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成立阳江先进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产业园建设运营。以商业化运行机制,配合中试基地的建设,推动实验室一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如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正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三好钢”,成功注册“THiE®”“ChromiN®”“礼至财到”等商标,向十八子、金辉、三汇等多家阳江本地企业以及深圳和宁德等省内外企业销售了首批100吨,市场反馈良好。自主生产的高端粉末钢板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高端刀剪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目前实验室已与企业签订粉末钢销售合同,为企业实现新增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截至目前,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相关专利和技术成果已应用于20余家阳江本地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企业,带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增长达6000万元。此外,“阳江市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园”规划建设“高碳高合金短流程连铸连轧示范线”“高端粉末钢制备轧制一体化示范线”等4条示范线,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全功能的中试和产业化能力,能吸引更多技术和产品在产业园转化,预计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
“我们将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持续优化良性循环生态,打造持续发展的联动齿轮。”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以阳江千亿级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两大支柱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积极与本地产业龙头在项目申报、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实验室已逐步形成“需求牵引研发、市场验证技术、收益滋养创新”的良性循环模式。接下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助力阳江打造合金材料与五金刀剪产业高地,为阳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注入新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