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阳江闸坡镇向海图强奏响“蓝色崛起”澎湃乐章

2025年03月24日09:23 |
小字号

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南海之滨,万顷碧波荡漾,十里银滩如画,海丝印记连接古今;渔港码头,海产品“抢鲜”上岸,生产加工车间作业繁忙,观光游艇在海面穿梭;春光正好,渔村精品民宿集群,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文旅融合描绘“诗与远方”……

随着海洋成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向海洋要动力、要未来,成为沿海城镇的“必答题”。作为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滨海小镇,海洋经济是海陵试验区闸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2024年,海水养殖面积3527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0.5万吨,总产值34.07亿元,海陵岛旅游收入67.14亿元。

广袤的海洋资源厚积着“蓝色崛起”的底蕴。逐梦深蓝、向海图强,闸坡镇如何持续扩大海洋优势?

立足“融湾”前沿

加快释放“海”的潜力

闸坡镇地处阳江市西南沿海的海陵岛,“中国十大宝岛”之一的海陵岛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绵延75.5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在这片土地上,自然风光与现代美景和谐交融,相映生辉。

如何把地理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融湾”发展胜势?闸坡镇将全域向海战略思维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充分利用紧靠海陵湾的区位优势,立足闸坡渔港等优势资源,对标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闸坡镇户籍人口10.3万人,2024年接待游客642.27万人次,港澳游客数量逐年递增。

基础设施“硬联通”,刷新融湾“加速度”。随着闸坡世界级渔港、海陵岛通用机场、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海陵岛支线华山隧道工程等一批“海陆空”项目持续推进,交通的互联互通,为闸坡镇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带动、践行“小湾”融“大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广东省重点工程项目,闸坡世界级渔港项目总投资12.9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功能完善、产业链完整、规模领先的世界级现代化综合性中心渔港,停泊渔船容量扩大至2200艘,水产品交易量提升至28万吨。

通过做强平台支撑,完善港口运输体系,促进闸坡渔港与海陵湾的无缝衔接,全域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通联动。

当前,海陵试验区正构建以“海丝文化传承”为主体,东翼“空天旅融合”、西翼“港产游联动”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闸坡镇整合资源,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和产业外溢趋势,挖掘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开发低空观光文旅项目,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结合阳江南方航天港规划建设,培育商业航天特色产业,发展航天主题旅游,打造阳江旅游新名片。

“我们正抢抓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闸坡渔港渔人码头改造工程,规划建设无人机飞行学院和培训基地,并大力发展沉浸式低空旅游,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阳江市四季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鹏表示。

依托海丝文化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闸坡镇四面环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岸线绵延起伏,12处天然海滩风光无限,大角湾海上丝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一批“国字号”品牌熠熠生辉。

近日,大角湾景区,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沙滩上,各类打卡点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海水闪烁着耀眼光芒。景区旅游服务中心正在升级改造,融合滨海、疍家、海丝特色文化,打造集旅游服务、文化体验、展览展示、研学教育一体的新型文旅服务综合体。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宝介绍,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景区内将新增沙漠风情商业综合体,并持续推出“三月三”、49元年卡等活动,设置太空舱、星空露营等新场景,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

作为全省滨海旅游热门景区,闸坡镇以“南海Ⅰ号”海丝文化为核心,推进滨海旅游多元发展,“特色文化+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文体活动+康养旅游”齐头并进,形成“一轮明月 满天星斗”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全域旅游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谷寮村、山底古村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渔家风情精品民宿群;保利皇冠假日酒店等开展温泉酒店改造,发展温泉康养旅游,丰富海陵岛冬季旅游业态;天麓山海度假区观景平台、星辰屿海悬崖餐厅、文华北洛商业广场等一系列网红打卡点“上新”,解锁新潮玩乐地标……镇内景观串珠成链,一批精品旅游路线,让旅客感受到海陵岛的独特魅力。

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滨海旅游产业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何从“季节限定”到“淡季不淡”?闸坡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聚焦做热淡季旅游市场,闸坡镇策划举办“四季游海陵”文旅惠民活动,加快淡季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与推广,鼓励企业在淡季组织团建培训、会奖旅游。

围绕旅游环境提升,闸坡镇深化“诚信海陵”建设,开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落实先行赔付、黄牌警告等机制,建立旅游商户“红黑榜”,强化商家企业诚信意识,提升游客消费维权保障,提升文旅品牌美誉度。

通过塑造“好口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闸坡镇积极推动文旅“流量”变“留量”,擦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金字招牌。

海陵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闸坡镇委书记林艺超表示,依托宋文化、海丝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闸坡镇将推动更多文旅项目落地,不断发展精品旅游片区,带动乡村酒店(民宿)发展,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群和美丽乡村观光打卡点,助力打造海陵国际旅游岛。

壮大渔港经济

构建海洋渔业新格局

随着“海洋牧歌”的号角吹响,掘金“深蓝”成为沿海乡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鲜的金线鱼,刚刚从码头运过来,69元5斤,先到先得!”在闸坡国际海产交易市场一楼,主播华仔正通过抖音平台销售渔获,视频中的背景正是一片繁忙的渔港码头。不同的店面门口,其他主播也正在投入直播,带货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们在码头拿第一手货,保证新鲜度。一般早晨五六点拿货,中午就能销售完,通过顺丰冷链发到全国各地。销量好的时候,单人能够销售1000多单。”华仔笑着表示。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壮大“港口经济”,方能更好经略海洋。如何激活渔港经济,让“蓝色粮仓”更加丰盈?

闸坡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为依托,主动融入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发展,构建海洋捕捞、种苗繁育、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渔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闸坡国际海产交易市场是闸坡现代渔港建设项目的重要配套设施,涵盖水产品交易区、超市和海产干货交易区、高端餐饮特色美食区等,目前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渔获集散交易中心,为渔船、渔民提供渔获交易场地和配套服务。

运营经理陈栋文介绍,当前市场交易量比较大,计划建立价格指数交易平台,为各大商户或者渔民提供资讯,并大力推广海产品、发展休闲渔业,不断提高区域影响力。

随着海产品“抢鲜”上岸,大批渔获装车后驶入车间,经过加工成为预制美食,经由冷链发往国内外市场,走向大众餐桌。国家“体重管理年”启动后,作为天然“蛋白库”的海产品,正是健康减重的“黄金食材”,海产品精深加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创新产品金纱鱼豆腐,入选了广东省《地标美食名录》特色食品,这是对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极大认可。”作为闸坡镇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代表,广东永昊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黎运升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推出更多符合健康趋势和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

当前,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中,闸坡镇正在重构海洋牧场格局,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我们将系统谋划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空间布局,将近海养殖平稳有序向海洋牧场转型升级,发展‘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协会+养殖户’经营模式,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艺超表示。

(责编:宁玉瑛、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