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阳江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年有何变化?

2024年12月10日10:40 |
小字号

科技企业孵化器里,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江市中乌巴顿技术研究院等技术研究平台一字排开;人才公寓、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浓浓的创新创业气息扑面而来,30余家入驻企业井然有序开展工作……

作为阳江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是阳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的第10年。从开园运营到如今,一批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这里“毕业”,在这片热土上初创、成长、壮大的故事不断上演。

10年间,孵化器与各级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孵化200多家初创企业。

阳江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梁文栋摄

阳江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梁文栋摄

孵化

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

“我们用心搭建好平台、做好配套服务,创业者们只管放心去闯。”孵化器合作运营单位珠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项目经理陈树旭表示,依托“孵化载体+技术平台+双创服务+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五位一体的孵化服务体系,孵化器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精准赋能,致力于提高创业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同时,还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成果转化、技术对接、孵化加速创造更多可能。

从小小一个格子间,到如今三间办公室和两个产品展厅,入驻孵化器三年多的广东省林派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小铁评价这里是“创业者的保温箱”。

与混凝土材料打了24年交道的他,一心钻研新材料,其创新研发的智能材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但受市场推广经验有限以及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公司发展进入瓶颈。一筹莫展之际,孵化器向其伸出援手,解了“燃眉之急”。

“混凝土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新型材料性能好,应用场景广泛。”站在一排排新研发应用的产品前,林小铁踌躇满志。他展示了应用智能材料的混凝土构件,不仅更坚固不易开裂,还能改善混凝土自身微结构,有效修复渗漏。

“孵化器提供‘一揽子’服务,在这里,我可以更专注搞研发。” 林小铁表示,孵化器在他们起步时给予有力扶持,还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提供各种资源和机遇。

在创业导师的辅导和科技金融支持下,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产品得以更好地投用市场。目前公司已参建阳江核电、碧桂园等一批项目,他将不断延伸应用场景,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拓宽民用建设、桥梁建设等更多领域。

增智

助力创新创业者梦想开花

行走在孵化器,“新”是直观的感受之一。新落户的企业、新兴的产品、创新的氛围,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创业者“圆梦”的空间。

“在孵化器,只要有想法,都能得到鼓励。”市无人机应用协会会长司徒斌表示。2022年,牵头创办协会的他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探索将无人机链接到更多场景应用,结合阳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路径。今年7月,司徒斌带着方案找到孵化器运营方,经过对方考察后,他正式入驻孵化器。

短短几个月,在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孵化器的资源扶持下,司徒斌对自己的创业方向更加清晰:探索“低空+农业”“低空+应急”“低空+物流”等不同场景应用,提供无人机培训与科普教育,为更多合作单位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就像回到学校,有‘导师’、有‘同学’,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寻求商机。”司徒斌说,感觉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飞出”园区,在更大的舞台翱翔,是孵化器和企业共同的愿望。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广东省同道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孵化器的企业,该公司深耕工程检测领域,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检测技术服务提供商。

“依托孵化器的技术平台和双创服务等,我们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拿到多项专业资质,搭建起更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更先进的检测环境。”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颜艳表示,将继续依托孵化器这一优质平台,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形象。

十年间,孵化器迎来送往,助力一批又一批企业从创业初期逐步走向成熟壮大。据介绍,2016年,孵化器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2019年成功晋升为阳江市首个且唯一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在后续考核评价中连续三年获得良好评价。

已经10岁的阳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最好的年华,站在新的起点上,孵化器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服务,持续优化孵化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积极推动“融湾入圈”,促进创新要素融通发展,提升孵化器整体实力与影响力,为阳江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阳江日报记者 陈思捷

(责编:王雅蝶、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