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新”更“入心”

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2024年12月06日21:48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以歌叙史,在深情的音乐旋律和生动的情景演绎中追忆东纵先烈,党课于“掷地有声”处“润物无声”;庭校共融,思政课堂搬到法院里,与法官面对面、法庭角色扮演,学生在司法实践第一线上了一堂法治课;讲述非遗,带学生沉浸式追溯莞邑文脉、体验活态传承,思政“小课堂”在社会“大课堂”中变得更有厚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打造看得见、听得进、有意思的思政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正在把“最难讲”变得“最精彩”,把“课上谈”变成“实践行”。

近年来,东职院坚守“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思想洗礼、获得人生启迪、感悟精神力量。

课堂更活

思政课走进工厂和田间地头

思政课要讲活、讲广、讲生动,讲得学生有兴趣,他们才会“抬头”“走心”。

在东职院,思政课早已走出课堂和书本,在看不完、走不尽的“citywalk地图”中,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行走课堂”。

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与技能人才有着怎样的关联?带着这些疑问,东职院2022级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代表走进慕思新工业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远秀的带领下,上了一堂以“铸工匠‘新’、‘质’启未来”为主题的“大思政课”。

参观慕思睡眠博物馆和工业4.0数字工厂,体验“检测工程师的一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到科技创新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灵活的机械手、忙碌的传送带,不断更新的监控画面和实时数据,大部分工序被机器包揽,中心计算机掌控着生产节奏,6万平方米的床垫生产车间只有10余人在辅助作业……“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化的交融在脑海里烙印,思政课原来可以这样生动又深刻!”有学生在朋友圈写道。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在实践中也已经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参观体验之后,张远秀依托一线案例和真实感悟,为学生讲述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性跨越、新时代从“追逐者”到“领跑者”的中国奇迹,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及其实践伟力。

这样“课堂学习+实践参观+交流答疑”的上课方式,是东职院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写照。

除了走读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东职院还曾将思政课搬到金黄的稻田里。在课上,许多学生第一次看到了稻浪“翻滚”、闻到了稻谷“飘香”,感受到东莞农业创新发展的成果。

“我们身边的这片稻田创建于1999年,是东莞目前面积最大的连片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保留了城区最后的成片稻田,也因此成为乡愁记忆的‘网红打卡地’。稻田不仅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在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教师樊红潮介绍。

诵读《悯农》和《致敬袁隆平》、进行舞蹈才艺展示,思政课堂也“翻转”起来。学生们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讲”,用多种方式阐释了“中国饭碗要装自己的粮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树立大食物观”等课程内容。

从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到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等文化场馆,从绿志岛金属到慕斯健康等企业,从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到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等机关单位,东职院不断延展思政课的教学“半径”,有温度、有情怀的“大思政课”课堂已经遍及东莞。

在这些行走的思政课上,学生触摸历史、对话未来、感恩当下。思政课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可回味。如今,“有灵魂地行走”已经成为东职院学生上思政课的常态。

理解更透

区域特色资源滋养思政教育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东莞本土有大量的思政元素值得挖掘和整合。“地方性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用好、用活本地区的思政资源。”东职院党委书记司琪曾表示。

目前,东职院已经将“东莞东江纵队”“三来一补太平手袋厂”“高埗集资修桥”等历史故事融入思政教育当中,构建起体现东莞改革开放之美、先进制造之美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

前不久,东职院“袋”代相传先锋队成员前往东莞虎门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感受中国内地第一家对外加工企业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手袋厂抓机遇、保质量、求创新的艰辛历程,以及员工们勤勤恳恳工作的拼搏精神,让学生们受益良多。

用好丰富的东莞特色思政资源库,围绕东莞改革开放46年来的成就及这座城市与2亿人的“双向奔赴”,东职院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截至12月,东职院的品牌性系列党建文化活动——“清欢雅集”音乐党课已经开展6期。每次党课,学校都会设定主题,与相关政府单位、行业产业、文化场馆等跨界合作,从师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入手,让思政教学更接地气、更加可亲可信。

9月底开展的第5期音乐党课中,两位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工作的2022届毕业生返校为师弟师妹做分享。他们敢于向难题挑战、善于在实践中探索,为“国之重器”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访谈中,两位毕业生鼓励在校生勇于追梦,争做技能人才“主力军”。

“莞草是‘草’,也是‘根’;‘扒龙船’是‘船’,也是‘魂’;醒狮是‘狮’,也是‘魄’……”走进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东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3位教师为学生讲述东莞非遗故事。学校醒狮社团、街舞团队将传统舞狮与现代舞蹈结合,联合创排了一支“明德醒狮”非遗街舞。在创新的传承体验中,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思政都有了相遇可能。

依托东莞产业、文化等丰富资源,东职院还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一系列高质量校本通识课程群,《魅力东莞》《数字素养》两大课程群已经开发了10门课程。

此外,立足地方,东职院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建立跨学段、跨学校的教师交流沟通平台与机制,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绘制思政育人“同心圆”。

联合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厚街前进小学,东职院把“形式与政策”课程搬到廉洁教育“打卡地”清风园,让古今廉洁故事在课堂上“活”起来。大学组的穿越小品《却金千载仰英风》,带领大家回到明嘉靖年间,感悟李恺的清廉正气;中学组的原创诗歌朗诵《戎马卫山河·清廉爱子民》,追溯了王作尧将军的峥嵘岁月;小学组的拍手歌《廉洁在我心中》,让崇廉尚廉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同上一堂课,各学段学生读出了不同层次的廉洁文化精神。

东莞本土的文化资源、红色故事和奋进征程激活了思政课,为东职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载体空间,也让学生的思政学习变得有“知”有“味”、记忆深刻。

融合更深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2023年,东职院组织全校力量申报广东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报送的6类14项全部获批立项,包括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全省30个)和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省10个)。

今年以来,东职院强化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院、参谋部、指挥所”的功能定位,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营造“人人重育人、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思政氛围。

课程建设始终是主战场。每学期开学,党委书记、校长及各级教学单位负责人都会讲授“开学第一课”,发挥思政课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9月,东职院党委书记司琪走上讲台,为学前教育与人文学院580名学生讲授题为“改革的实践续篇、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的秋季学期第一堂思政课。司琪以东莞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奋斗故事为切入点,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改革浪潮,把属于自己的时代可能、东莞可能、东职可能变为现实,勉励大家从“追光人”成为“发光人”。

在公共课和专业课方面,东职院也加强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深度挖掘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全面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依托“1+7+N”高水平专业群,东职院提炼专业群课程思政特色,按照“一学院、一精品”思路,开发“中国主题”精品课程:在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打造“中国制造”系列课程;在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学院打造“绿色中国”系列课程;在数字媒体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学院打造“数字中国”系列课程;在创意设计学院、学前教育与人文学院打t造“人文中国”系列课程;在体育学院、卫生健康学院打造“健康中国”系列课程。

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所在。10月,东职院举办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决赛,8支教学团队现场说课、进行教学展示并答辩,向评委及观摩的教师展示融入思政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育人成效,彰显课程思政的体系化、精准化和无痕化。

思政课程是显性教育,起到思想引领作用,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目的是浸润、深化和拓展。东职院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与“五位一体”大思政体系(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日常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等“东职”思政工作品牌为引领,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相互融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贡献“东莞方案”。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未来,东职院将继续以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和示范中心为抓手,推进思政教育持续发展,真正构建“五育融合”“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案例

同上一堂音乐党课 思政教育“声声”不息

12月4日下午,东职院在修远楼梦想剧场开展了一场以“缅怀与传承”为主题的音乐党课,师生同堂,在音乐和情景演绎中回忆东江纵队的战斗历程。党课还邀请东莞籍唯一的共和国将军王作尧的幼子王勇劲做分享。

音乐党课在建筑学院学生张皓然的讲述中拉开序幕,他带领大家回顾了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战斗历程。王勇劲分享了王作尧将军的清廉家风事迹,并将王作尧将军的军服捐赠给东职院,东职院党委书记司琪代表学校接受捐赠。来自学生处、智能制造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的4位师生则结合自身外派挂职的工作经历和重走红色路的学习经历,讲述了如何在工作中扎实推进党风建设、抓实师德师风建设,以及如何营造清风正气、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党课中,东职院大学生艺术团表演队还演绎了由师生共同编排的原创情景剧《三过零丁洋》,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师生乐队和东职附属幼儿园大班孩子深情奏唱歌曲《在这里》,师生们在悠扬的旋律中缅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与奉献精神。

据悉,这是东职院第6期“清欢雅集”党建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近年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尝试。以史串歌、以歌叙史、以史鉴今。对参与音乐党课的师生来说,这既是一次别开生面且意义非凡的学习体验,也是一场“声”入人心、寓教于乐的思想盛宴。

每次党课,东职院都会结合地域特色、深挖东莞思政元素,与相关政府单位、行业产业、文化场馆等跨界合作,整合师资力量、丰富课程设置,让思政内容在歌声和讲述中“声”入人心。

9月,第5期音乐党课以“强国有我 先进制造看东职”为主题,通过讲述、访谈、合唱等形式,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太平手袋厂敢为人先的“三来一补”的时代精神,总结东职院建校以来“三精一新”建设成果,规划“强国有我、先进制造看东职”的东职未来。

党课现场,东职院还邀请了企业代表、科学机构代表和毕业生代表进行座谈分享,共话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以及如何将所学所知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7月,音乐党课围绕“铁纪铸党魂”,带领师生重温东莞党史上4个廉政典故,党员们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合唱中汲取奋进力量。5月,青年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团员们回望东莞革命英雄们荡气回肠的故事,师生共同唱响经典红歌《五月的鲜花》……

音符赓续使命,歌声坚定信念。“党课结束了,但红色旋律和革命故事依然让我回味无穷。”这是师生们的真切心声。下一步,东职院将继续多维度创新思政教育,让思政育人与教学实践精准互嵌,激励学生肩负起时代发展的青春责任。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王颖 记者 龚名扬

(责编:朴馨语、张永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