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用文明擦亮城市底色 齐心协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璧山区高度重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2012年,璧山区成功创建为“重庆市文明县城”,2016年升级为“重庆市文明城区”,并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19张“国字号”名片。
2021年是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开局之年,璧山区又一次站在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重要关口。为此,全区上下奋发有为,齐心协力将文明创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高位推动
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篇章
在文明城区创建之初,璧山区便全面构建起了政府主导、全区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将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设立创建督查、思想道德建设、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11个专项工作组。基本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良好格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为此,璧山区将《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分解为174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确定牵头单位,逐一交办落实;建立了区文明委领导联系重点创建任务和镇街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周调度、月督查、季推进、年盘点等方式督促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逐一整改销号;制定《重庆市璧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考核评分细则》,将创文考核纳入部门镇街年度绩效考核。
着眼温度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创建文明城区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璧山区把创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利民惠民上,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将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
在背街小巷整治上,今年7月以来,区城市管理局联合15个镇街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对乱停车、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占道经营、绿地裸土等城市“乱象”进行为期100天的“地毯式”整治。整治过后,曾经的“牛皮癣”不见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平坦了,破旧的墙面也被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公益广告取代了。
在城市交通秩序上,璧山区在红宇大道、双星大道、东林大道、永嘉大道、金剑路、剑山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的主要路口,开展“礼让行人、守法过街”文明交通行动。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志愿者轮流值勤,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同时严查严纠“僵尸车”、渣车、罐车乱行以及占用盲道人行道等交通违法乱象,彻底解决城区交通不畅、车辆拥堵、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共同营造文明出行的道路交通环境。
在窗口服务上,为老孕病残群体开办“优先窗口”,设立暖心无忧服务专区,积极开展诚信服务、便民服务,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各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提升患者满意度为宗旨,提供更加便捷、规范、有序的诊疗环境。
延续热度
形成常态长效创建新格局
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创文”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是璧山区构建长效的“创文”工作机制中的一环。据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璧山区已部署安排涵盖未成年人劳动素养培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礼游璧山、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等内容的十大专项行动,由10个区级部门具体落实,从“硬标准”和“软实力”上严格自我要求。
其中,在商务领域文明服务专项行动中,针对全区宾馆酒店、餐饮、商超等从业人员开展宣传教育、文明培训、检查监督,促进从业人员文明用语、文明服务,打造优质服务环境;在礼游璧山专项行动中,围绕文明出行、疫情防控、有序排队、环境保护等开展宣传、劝导,提升游客和广大市民文明旅游、健康出行意识,减少不文明旅游行为,营造文明、健康、诚信的旅游环境;在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专项行动中,则通过组建文明劝导队、设立曝光台、开展文明宣传劝导等工作,有效治理乱扔乱吐、横穿马路、不靠右行、语言粗俗等不文明行为,推动市民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