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强绿美保护地提升!重点打造“三园两中心一示范”

据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官方微信消息,近日,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广东省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指出,将重点打造“三园两中心一示范”,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水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和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一批示范性保护基地。开展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建设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重点任务?具体如下:
一、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建设目标
到2027年,完成南岭国家公园的设立和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及评估;建立一批对全省自然保护地事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示范性保护地,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和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高水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树林保护合作平台。
到2035年,将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成就的重要窗口;建设完成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山地公园和郊野公园100个以上,全面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形成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红树林等重要湿地区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图片来源:南岭国家公园筹建工作办公室
二、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重点任务
1.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和丹霞山国家公园
完成南岭国家公园的设立,组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完成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阶段工作任务,编制完成南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统筹实施一般控制区的人工商品林改造、水源涵养林提升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科学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
建设“天空地”一体化保护管理、生态监测、生态教育和自然体验综合监测体系,打造智慧南岭信息化平台。
科学规划以科普研学、生态教育为主题的生态体验项目,全面提升生态旅游质量,规划建设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入口社区和外围小镇。
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打造国家公园品牌价值增值体系和特许经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图片来源:南岭国家公园筹建工作办公室
2.建设一批示范性保护地,提升保护地建设水平
2027年以前,原则上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完成1个示范性自然保护区和1个示范性森林公园,探索打造一批山地公园和郊野公园。
到2035 年,全省建设100处以上示范性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山地公园、郊野公园。
图片来源:南岭国家公园筹建工作办公室
3.构建区域性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提升动植物迁地保护能力
编制实施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增建种质资源库和迁地保护中心,整合保护网络体系及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生态恢复植物、园林观赏植物、经济和药用植物等资源,推进植物资源利用产业发展。
在广州建设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设立深圳分中心,在南岭国家公园、深圳、河源、梅州、惠州、肇庆等地建立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野外监测基地、种源繁育基地,逐步攻克穿山甲保护和救护繁育技术难题,促进穿山甲野外种群复壮。
编制《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规划》,支持韶关、茂名、肇庆等有条件的地市建设植物园(树木园),提升深圳、佛山、惠州、东莞、怀集等地植物园(树木园)的迁地保护能力,对标国家植物园建设标准,高水平建设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图片来源:南岭国家公园筹建工作办公室
4.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积极搭建红树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中国红树林博物馆建设,支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研究。
至2025年全省营造红树林不少于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不少于 2500公顷,在湛江、惠州、江门等地开展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开展小微湿地示范点建设。
编制实施《广东省湿地保护规划》,组织申报国家(国际)重要湿地,认定发布一批省重要湿地。
积极实践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积极发展湿地自然教育和湿地生态旅游、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
此外,《行动方案》还公布了广东省第一批拟建示范性保护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