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东频道

探秘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

2022年05月16日09:28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藏地下20米的城市“生命线”

广州环城管廊运维班组组长刘浩浩与同事在管廊中值勤。

图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管廊的情况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健康管家”24小时监测管廊运行状况,感温光纤实时感知廊内温度变化,遇异常情况智慧系统自动报警……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天河科韵路试点段,管廊平均埋深20米,多条高压电缆已经入廊,廊内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据悉,环城管廊线路沿广州地铁11号线建设,该项目将连通多座变电站、自来水厂及加压泵站,管线入廊后将大幅提升老城区供电、供水的保障和应急能力,形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大动脉”。

  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包括供水、排水、通信、燃气等管线,以及用于集中敷设上述管线的综合管廊。管线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中重要的“里子”。广州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多管齐下,破解一道道管理难题。

  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

  将大幅提升供电、供水保障应急能力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天河科韵路试点段,从1号工作井的地下楼梯直下,就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下世界”——距离地面20多米的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环城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断面与地铁十一号线隧道同断面大小一致,从管廊侧面看是一个直径为5.4米的圆形,以中间为界限,分为上下两舱,上半舱为电力舱,下半舱为综合舱。

  走进上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色的电缆支架,可以容纳8回220kV和4回110kV的高压电缆。“1号工作井旁边就是员热变电站,变电站内的高压电缆直接入廊。目前,2回220KV的电缆线路和1回110KV的电缆线路已经入廊并投入使用。未来将有更多电缆入廊,预计5年内将会装满电力。”广州环城管廊公司运营部负责人邓文慧介绍。

  管廊下舱综合舱规划入廊管线为供水管和通信管,可以容纳25孔的通信电缆、1根DN1600的给水管。据悉,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将连通18座规划变电站、11座现状变电站、12座自来水厂及加压泵站,管线入廊后将大幅提升老城区供电、供水的保障和应急能力,实现全市供电供水的综合平衡和远程调度,形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大动脉”。

  综合管廊有“智慧大脑”

  通过一个平台对管廊了如指掌

  在地下综合管廊上舱,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通道,可供两人并排行走,里面冬暖夏凉,还装有各种先进的“智慧”设备。廊内上方,每隔一百米,左右两边各装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廊内情况,防止其他非工作人员入廊。除了监控摄像头,廊内悬挂着一个个小型的红色灭火器,头顶还有一根红色的感温光纤,当温度过高达到一定数值,系统会自动报警,值班人员在监控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确认火情后,在监控中心远程启动灭火器及时消灭火情。继续往前走,记者看到每隔几百米还装有一个白色的小盒子,原来这是管廊健康监测设备,24小时实时监测廊体的结构健康数据,当管廊内部发生沉降、伸缩,监测设备会发出报警指示,以确保廊体安全。

  目前,科韵路试点段配置了8名管廊运维人员,试点段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管廊巡检人员2人一组,每天轮流巡视管廊内部,确保管廊各种设备安全运行。目前,试点段已经安装好了“智慧大脑”——监控与报警系统,该系统由统一管理平台、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自动控制灭火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4号工作井负二层10kv关柜发生湿度过高预警。”在1号井试点段监控中心值班室,管廊运维班组组长刘浩浩坐在电脑屏幕前,一个黄色的报警提醒框自动弹出。接下来,刘浩浩立即用对讲机安排人员前往指定位置开展故障排查。“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就能对管廊内所有情况了如指掌。”

  共建“管线一张图”

  让地下管线“看得见”

  地下管线埋设于地下,属于隐蔽工程,“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建立“管线一张图”,让管线“看得见”,对城市管理非常重要。

  广州市2017年实施大规模地下管线普查,扩展到全市域范围,面积为7434平方公里。目前,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累计管线数据总长度约8.6万公里。为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加强地下管线保护,防范管线事故,今年4月18日,广州市住建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广州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信息入库工作指引》,强化地下管线建设单位的信息管理主体责任。

  “目前,广州市地下管线保护的难点在于,管线种类较多、线网密集、布局复杂,加上地下空间开发程度高,建设工程规模大、数量多,地下管线保护范围广、难度大。”广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切实管控管线安全,广州市建立了管线会签平台,该平台是实现建设单位取得管线权属单位交底意见的重要渠道。只要涉及道路、轨道交通、民防、管线、地下空间开发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通过广州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系统会签管线权属单位,将勘探、施工方案上传至系统征求管线权属单位意见。

  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办理会签案件超过1000件,超过200家单位注册使用。同时,根据会签意见,对涉及重点管线的保护范围内施工要求旁站管理。对于涉及轨道交通、油气、燃气、电力等重点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建设工程主管部门要落实随机抽查,监理单位做好“旁站”工作,管线权属单位做好现场监护,对“管线位置不清、保护措施不足、交底不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得施工。

  广州搭建全市管廊主干骨架

  在老城区 积极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全力推进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广花一级公路、天河智慧城、琶洲西区综合管廊建设。

  其中,广州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线路沿地铁11号线建设,环形穿越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天河区以及海珠区,全长约45.7公里,目前已建成管廊35公里,计划于2023年底全面投产。

  在重点发展区域 优先布局地下管廊

  已在南沙自贸区、中新知识城、天河智慧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万博商务区等重点发展区域优先布局地下管廊,在41个路段开工建设综合管廊,总里程61.6公里。

  大力推行“迷你管廊”

  缆线管廊仅有电力、通信两种管线。与干线、支线综合管廊相比,缆线管廊是投资最小、实用性强的综合管廊,在老城区和新区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管线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均可使用。

  广州市已在番禺区建设南大干线缆线管廊,总长28公里。

  (文/记者刘春林 图/记者高鹤涛)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