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东频道

10处茂名红色革命遗址

2021年07月27日08:43  来源:茂名日报
 
原标题:10处茂名红色革命遗址

  1 中共电白县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严家祠

  中共电白县支部暨电白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滨海新区电城镇东街居委会电城中心小学旁边的严家祠。

  1924年,就读广东大学的电白籍青年邵贞昌、区就宪参加阮啸仙创办的“新学生社”,进而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投身革命斗争,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邵贞昌、区就宪受党派遣回乡领导农民运动和建立党组织。他俩在白马、仙桃园、文峰、树仔、福船岭、长金、莘陂、黉花、儒寮、麻岗、电城、霞洞、观珠、水东、林头等40个乡成立农会,会员达23000多人,部分农会有自卫军。斗争中,陈德滨、黄景荣、邵以梅、邵锡瑞、崔万佳、廖殿扬、吴干帮等农运干部被吸收入党。1925年6月,中共电白县支部在电城严家祠成立,邵贞昌任书记。1926年2月,南路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电白县农民协会在电城严家祠成立,邵贞昌任主席。不久,党员增至80多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从此,电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电白反动派大肆捕杀中共党员和农会干部。邵贞昌、邵锡瑞、邵以梅、陈永昭、陈德滨、崔万佳、吴干帮、邵锡琉、廖殿扬、谢宣、林立、黄高球、赖若仙等人被捕遇害。

  严家祠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广三厢,深两进,中路面阔三间。2003年9月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2018年,区(县)人民政府先后拨款重新整修,总体形制和建筑结构完整。陈列物品有图片47幅,实物51件(其中文物38件),保护范围面积426平方米。

  2 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

  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信宜市怀乡镇平梅行政村怀乡中心小学。

  1927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发动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中共信宜县委按照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在中共南路巡视员杨石魂领导下,中共信宜县委书记罗克明、委员朱也赤、陈业之,组织举行了震惊南路各县的怀乡起义,打响了茂名地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第一枪。

  怀乡起义指挥部设在怀乡中心小学的一座小楼里,指挥部署整个起义的战斗计划。16日凌晨一点,朱也赤、罗克明率领25名精干武装人员和100多名农会积极分子,举行怀乡农民武装起义,攻克怀乡区署,活捉反动区长周植盛和区兵10多人,毙敌2人,缴枪16支。当晚,起义军在区署大门张贴“怀乡区苏维埃政府”的红色横额,门旁挂上“广东省信宜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的牌子,大门前竖起“司令朱”“县长罗”两面大旗。16日早上,起义军张贴布告、标语,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中午,召集怀乡民众举行大会,宣布成立怀乡区苏维埃政府,颁布政府令。四天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警、民团清剿起义军。起义军转战白泥埔、洪冠、云开、达地半年多,后因强敌追剿,县委决定分散隐蔽,待机活动。

  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建于民国初年,重修于2009年,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坐北向南,建筑面积257平方米。展陈面积180平方米,展陈内容包括指挥部办公室、农军的衣服和鞋、一大至十九大光辉历程图片等,共有展品10件、文物8件。

  信宜怀乡起义纪念室位于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前面,建于2007年,坐北向南,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纪念室展陈面积160平方米,展线长度54米,绘制有“怀乡起义胜利庆功大会”油画和连环画49幅,以连环画的形式介绍怀乡起义的历史过程,同时设立主要领导人雕像,展出农民协会会旗、罗克明使用的墨砚、农民协会会员证章等实物;仿制起义军使用的大刀、三齿、长矛、火药枪、步枪、手枪、手榴弹等枪械;还有《怀乡起义》《信宜党史资料》(第一辑)《怀乡起义的前后回忆》等文件和信宜党史资料。

  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1983年12月16日被信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12日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宜怀乡起义纪念室,2009年被共青团信宜市委员会公布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月被茂名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茂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中共南路地委机关旧址——南皋学舍

  南皋学舍位于高州城环城东路,是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中共南路地委机关、中共茂名县党支部所在地旧址。

  1926年5月,在中共南路特派员黄学增的领导和支持下,朱也赤在南皋学舍建立了中共茂名县支部,书记为朱也赤。1926年7月,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从梅菉迁至高州近圣书院,后移至南皋学舍,组织和领导广东南路地区的工农运动。1927年1月,中共南路地委在高州南皋学舍成立,黄学增任书记。在这里,曾举办过南路农民协会骨干培训班,召开过南路农民代表会议、南路工人代表会议、南路青年代表会议。南路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特别是茂名县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当时全县155个乡中已有40多个乡成立了农会,农会会员近10万人,成为广东南路工农运动的中心。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事变,公开叛变革命,反革命浪潮很快波及高州。4月18日,国民党高州反动当局调集军队包围南皋学舍,但中共南路特委机关及农运办事处人员在国民党军队到达前一小时已全部安全撤离。后中共广东南路领导机关及广东省农协南路办事处转移至广州湾(今湛江市),继续领导开展革命活动。

  南皋学舍原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建筑,为州府学宫生员居住。该建筑为三进二层楼房结构,总进深31.6米,面阔31米,占地面积976.5平方米。该遗址保护较好,现为广东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4 茂名县人民政府旧址

  茂名县人民政府旧址,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金塘白土村委会迓谷岭村,白土小学西面。

  1949年10月,随着形势的发展,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共茂名县人民政府在茂名县文团乡第二保迓谷岭村正式成立,梁昌东任县长,周梦吉、熊夏武任副县长。县政府成立后,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告茂名县各界人士书》;发布“三征”的布告;组建了白土少年先锋队,这是粤西地区最早成立的第一支少先队;1949年9月,中共高州地委常委车振伦、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县委副书记梁昌东等领导,在白土桂山绮华农场与揭培支、吴麟瑞、朱耀文、陆士风、伍圣瑞等六位文教界人士座谈。在梁昌东同志的建议下,成立茂名县文教界新民主主义革命委员会,吴麟瑞为主任委员,揭培支为副主任委员。1949年11月2日,中共茂名县委书记龙思云、县长梁昌东率领茂名县人民政府机关人员进入高州城,顺利接管政权。

  该旧址为传统砖木结构四合院,七间两进,建筑面积约808.8平方米。

  5 香港学生赈济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团部、中共高雷工委机关旧址——益寿庵

  益寿庵位于高州城西关路,是香港学生赈济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团部、中共高雷工委机关、南路特委机关和茂名工委机关所在地旧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炎任司令的广东省第十一游击区司令部设在高州城西,主持高雷地区的抗日救亡事务。1938年12月,应张炎的邀请,中共广东东南特委派遣以刘谈锋为团长的香港学生赈济会青年回国服务团第一团到南路活动,团部设在高州城西关路的益寿庵。服务团第一批到达高州的有26人,后来增至100多人,团内建有中共支部。服务团先后派出工作队到茂名县的谢村、塘口、板桥、分界、根子、沙田、云潭及电白、信宜等地,通过办夜校、教唱歌、演戏等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抗日,发展党组织,在云潭建立珍珠、企水党支部,重建了电白、信宜的党组织。

  1939年春,中共广东省委派周楠等到高州筹建中共高雷工委,他们住在益寿庵开展筹建工作。1939年5月,中共高雷工委在益寿庵成立,书记周楠,秘书陆新,委员刘谈锋、黄其江等。1940年2月,中共高雷工委改为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周楠,委员温焯华、杨甫等,特委机关地点不变。中共高雷工委和中共南路特委的先后建立,加强了对高雷地区和南路地区革命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一批党支部,恢复了各县的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和推动张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利用这个机会,派遣了大批共产党员进入张炎的抗日团体担任重要职务,为南路地区的革命斗争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

  1939年夏,中共高雷工委在益寿庵领导成立了中共茂名县工委,主要负责人阮明,成员有刘谈锋、冯安国等。中共茂名工委的建立,使茂名县党组织活动中断十年后又恢复重建了起来。中共高雷工委、中共茂名县工委和服务团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和推动张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茂名县的抗日救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南路抗日救亡运动中心。

  1940年5月,蒋介石掀起了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反共浪潮波及广东,张炎受国民党反动当局排挤、逼害,被迫辞职,服务团及中共南路特委机关也被逼撤离高州。

  该旧址原是始建于明代的庵堂建筑,总进深37.31米,面阔21.32米,前殿为两层楼阁式建筑。1986年,益寿庵被高州市人民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茂名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6 南路抗日团体总部和集训中心旧址——红花庙

  南路抗日团体总部和集训中心旧址,位于高州市宝光街道红花村委会红花庙。

  1938年10月,广东省第十一区游击区司令张炎将司令部从梅菉迁驻高州城西郊红花庙。11月,该司令部改称广东省第七区游击指挥部。1939年初,张炎被委任广东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第七区游击司令。张炎在共产党人的推动和帮助下,先后在高州城西郊红花庙组建了干部教导队、乡村工作团、战时工作队、南路学生队等抗日团队,并在红花庙设立队部。中共高雷工委和茂名县工委领导成员陆新、刘谈锋、阮明等被任命为学生队的教官,共产党员陈次彬被任为学生队副总队长。在这些团体中任职的共产党员还有黄洛思、黄景文、李康寿、陈信材、叶信芳、谢玖、梁昌东、程耀连、杨飞等。团体成员大部分来自社会进步青年或进步学生,参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模式进行团体集训。集训结束后,各团队分赴南路各县开展工作,对广东南路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斗争发挥了很大作用。后因国民党顽固派的排挤、迫害,张炎于1940年夏被逼辞职,各抗日团队也被迫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红花庙旁设立红花小学。1985年,高州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张炎烈士,将红花小学改名为张炎小学。2002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张炎小学内立了一块革命遗址碑以示纪念。

  7 七烈岩

  七烈岩位于化州市平定镇积田村委会径口村。

  1948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化北进行大扫荡,化北区医疗队从五家山撤至平定积田村委会落楼嶂,由区中队保护。广西保安大队等近千人,向落楼嶂扫荡。南垌乡乡长陈亦辉带区队大部分同志掩护医务人员和伤员60多人进入嶂心,只留区队长刘傅振带领黄纪华、刘傅黄凤、刘傅伸、刘傅亚金、罗福南、罗华新、刘傅海琼等人坚守落楼嶂,掩护陈亦辉及医疗所撤退,他们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吸引敌人,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战士们子弹打完了,就居高临下,用石块做武器,向山下的敌人扔石块。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士们被敌人重重围困在石洞里,战斗从上午八九点持续到下午五时。洞内渐渐没有了声息,敌人不敢贸然进洞,于是往洞里投炸弹,后又拿来柴草和毒气,封住洞口,然后点燃,除个子小的刘傅海琼钻出洞尾幸存外,其余七位俱死在洞里。他们的遗体被烧得认不出来,惨不忍睹。七壮士为了掩护60多位战友,为了保卫天堂嶂的群众,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事后,人们将七名勇士献身的落楼颈岩洞称为“七烈岩”。

  1995年4月,为纪念七壮士,市政府在七烈岩不远处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烈士纪念碑占地200平方米,其后有烈士墓群,整体基本保存完好。

  8 鳌头解放纪念旧址——鳌头古衙门

  鳌头解放纪念旧址位于茂南区鳌头镇正街52号的鳌头古衙门。

  鳌头古衙门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朝期间,鳌头属高凉郡茂名县,位于鉴江流域的小东江与袂花江交汇处,沿江商业繁茂,因远离茂名县衙,为加强管理,设鳌头市衙门,管辖沿鉴江流域吴川兰石、浅水、覃巴,化州长岐,电白小良,茂名袂花、镇盛等地的商业和税收。市衙建制沿袭至清朝。民国时期,在原址设伪区府。因此处为国民党将领陈沛(袂花人),邓龙光(镇盛人)故里,国民党军队掌控力度大,成为茂名解放的重要阻力。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5支队司令员王国强,将飞马、覃巴两地区武工队游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4团第3营,郑凌华任营长。10月30日,郑凌华挑选40名战士乔装潜入鳌头圩,三更时分发出信号弹,里应外合打开城门,配合主力部队攻入鳌头圩,伪区府的敌人被迫扯起白旗投降。随后,3营升起五星红旗,接管鳌头古衙门,挂牌成立区政府。

  鳌头古衙门建于明朝洪武三十年,清末鳌头古衙门因战乱被毁,民国时期修复,为砖木结构堂屋,二进。目前状况良好。现有15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进行鳌头市衙管理和解放鳌头主题展览,有展品200件。

  鳌头古衙门于2008年9月被茂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

  9 中共信宜县委员会成立遗址

  中共信宜县委员会成立遗址,位于信宜市怀乡镇怀乡行政村大路底自然村陈业之家。

  1927年5月,中共南路党组织在广州湾召开各县农民代表会议,建立“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部署组织武装暴动。朱也赤任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主任。5月下旬,朱也赤来到信宜怀乡,在怀乡大路底村陈业之家中,与罗克明一起组织召开信宜党团骨干会议,传达南路革命委员会有关组织武装斗争的决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领导信宜境内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以及被国民党反动派开除学籍回到信宜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开展工作,朱也赤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共信宜县委员会,罗克明任书记,朱也赤、陈业之任县委委员。县委下辖怀乡、东镇两个区委,潘定耀任怀乡区委负责人,邓世丰任东镇区委负责人。县委机关干部有张树年、陈文炎、孔昭然、叶乙帆等。会议同时宣布成立共青团信宜县委和信宜县革命委员会,张敏豪任共青团信宜县委书记,罗翘英负责组织,杨万元负责宣传兼任信宜中学团委书记;罗克明任信宜县革命委员会主任,陈业之、张树年、高君策、张敏豪、陈文炎为委员。委员会下设组织、武装、宣传、粮食四个股,分别由罗克明、陈业之、张树年、陈文炎负责。

  陈业之民居为泥砖木结构,两座两进,两层高,20世纪60年代已拆除,70年代在遗址左侧重建了房屋。

  10 中共南路特委机关遗址

  中共南路特委机关遗址位于化州市笪桥镇横岭村委会横岭村彭氏大屋。

  1927年8月,中共南路特委任命彭中英(化县横岭村人)为南路特派员,他经常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扩大农民协会和充实农军队伍。南路特委机关驻地设在横岭村水井边泥砖炮楼和彭氏祖屋,经常在此召开各种会议,时常出席会议的有陈信材、卢宝炫、彭柏松、凌霄等。为便于领导全面工作,南路特委在此工作了七个月后迁址广州湾(今湛江)。1927年9月,在特委机关转移前,省委派杨石魂巡视员到横岭传达省委决议,决定举行一次城市大暴动,一举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各村农会即进行暴动前的准备工作,农军加紧训练,枪弹分发到村,安排到人。由于各方面准备充分,受到省委的赞许和肯定。1928年2月,由卢宝炫、杨石魂、彭中英组建中共横岭村党支部,彭廷玺任书记。党支部主要任务是派遣党员分赴各村庄宣传发动农民参加农会,加紧组织农军和军训,鼓动农民与地主做斗争。

  中共南路特委机关遗址原为泥砖炮楼,始建于清初,由村中祖偿捐建,新中国成立后炮楼被拆除,彭氏祖屋尚在,横岭村群众对彭氏祖屋进行了多次修缮,现彭氏祖屋建筑占地168平方米,一座两进,砖瓦木结构。

  (中共茂名市委党史研究室 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茂名日报社 合办)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人民广东

人民广东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