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素質人才引育靠政策更靠服務 比“真金”更比真心
人民網廣州9月15日電 (王雅蝶、實習生趙怡華)“引進人才,而不是引進‘帽子’”“進一步完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欠發達地區提供產業人才支撐”……
9月15日,廣東省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素質人才引育專場)專題會議在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港召開。教育工作者、企業家、專家學者等與會嘉賓圍繞提升高素質人才吸引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推動人才結構轉型等建言獻策,賦能廣東在高素質人才引育上堅持靠政策更靠服務,比“真金”更比真心的生動實踐。

9月15日,廣東省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素質人才引育專場)專題會議現場。人民網 王雅蝶攝
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先知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旸建議,一是廣東省設立場景基金,重點資助需求驅動項目﹔二是人才考核評價進一步倚重落地成果評估,進一步拉長評價體系時間線,建立人才和行業雙向奔赴的高效路徑。
在低空經濟領域,全國人大代表、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虹建議,要前瞻布局前沿領域人才培育,支持高校、企業共建“低空智能技術研究院”﹔優化人才引育政策體系,設立省級低空經濟人才發展戰略專項資金﹔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人才協同機制,引導高校和企業精准布局培養方向。
在電子信息領域,中興通訊系統產品體系高級技術總監朱曉光建議,一是深化產教融合,打造適配產業鏈的人才培養與引進“直通車”﹔二是構建“有求必應、未訴先辦”的高效人才服務響應體系﹔三是優化“事業激勵+情感關懷”並重的“留才”生態。
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芳源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愛平建議,鼓勵和支持省內高校研究生教育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發力,開設相關專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鼓勵和支持新能源企業積極參與產教融合建設工作。
在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院長謝青梅建議,深化產教融合與學科交叉,加大智慧課程和智慧實驗室建設力度,動態引入AI藥物設計、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課程,實施“生物醫藥未來產業人才特訓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順德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羅丹表示,引才育才,更看重實際工作成效和未來發展空間。她建議深化人才評價改革,落實“破四唯”要求,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市場化、多元化人才評價體系﹔設立關鍵崗位,匹配相應業績要求,待遇跟著崗位和業績走。
“我來自產業一線,深切體會到人才對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建議,幫扶中小企業引入人才,加大中小型創新企業高層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的育留扶持力度,有針對性地提供人才生活補貼、人才項目扶持等,吸引高端人才在廣東中小企業發展中集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