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5年破局 一位青年教師與一所學校的信息學教育“突圍”

寧玉瑛
2025年09月10日10:56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在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學教育已成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五年前,廣州市鐵一中學(以下簡稱“鐵一”)在該領域仍是一片空白——無課程體系、無專業師資、無競賽積累,很多學生甚至從未接觸過程序設計。

面對現實與時代需求之間的落差,2019年,陳旭龍老師接過重任,開始艱難拓荒。“當時不少同行勸我,說‘鐵一’缺乏信息學競賽基因,很難做起來。”但他堅信:“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教育局屬中學青年教師優秀代表陳旭龍。受訪者供圖

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教育局屬中學青年教師優秀代表陳旭龍。受訪者供圖

從編寫第一本校本教材、組建第一個興趣小組,到搭建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從說服第一批家長支持孩子參與競賽,到培養出首批獲得省級獎項的學生,陳旭龍幾乎以校為家,用五年時間,一步步推動“鐵一”信息學教育實現從0到1的突破。

陳旭龍注重挖掘有潛質的學生,“就像大海撈針,但只要有一點可能,我們就不放棄。”學生於鎵赫就是如此被發掘,並在進入“鐵一”后迅速成長,最終入選省隊。

在陳旭龍看來,競賽不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教育的重要路徑。“我們要構建的是一個‘想象共同體’,讓團隊相信自己能行,讓家長看到希望,讓學校擁有信心。”他堅持“獨行快,眾行遠”,推動形成學長帶學弟、多梯隊聯動的學習機制,甚至組織夏令營面向社會開放。

五年間,“鐵一”信息學競賽成績穩步提升:累計獲得32項全國聯賽一等獎,4枚亞太金牌,多名學生憑借競賽成績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北大、清華等高校﹔2024年更是一舉奪得3枚亞太金牌,金牌數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三。

“教師節的特殊意義,在於讓我們銘記使命。”陳旭龍表示,每當看到學生在賽場上專注的眼神、調試代碼時的堅持,甚至因為一道題而激烈討論的場景,都深深感到——教師最大的成就,不是獎牌或榮譽,而是見証一個個年輕生命突破自我、找到熱愛的過程。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