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黨群夜話解鎖“百千萬工程”發展密碼

英德創新探索“英州夜談”,變藍圖為可觀可感的實景圖

2025年07月28日15:3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盛夏夜晚,英德市下太鎮鎮圩向陽路燈火通明,鎮黨委有關負責人與居民圍坐一堂,展圖冊、講方案、聽民聲,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下稱“百千萬工程”)的宏大藍圖細化為居民可觀可感的實景圖。這火熱的一幕,正是英德市創新探索“英州夜談”的生動縮影。

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群眾是關鍵主角。如何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構建“全民參與、全域推進、共建共享”的“百千萬工程”工作格局?今年以來,英德立足實際,深入開展“英州夜談”,引導各級黨員干部走出機關、沉到一線,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說一家方言”,在促膝長談中“察民意、體民情、解民憂”,實現黨群“信息互通、信任同頻、價值同軌、合力共進”,為高質量發展匯聚最廣泛的合力。

鄉間夜,燈光璀璨﹔民居裡,笑語茶香伴。星光之下,一場場圍繞產業發展、民生實事、鄉村振興等議題的“頭腦風暴”,正在英德各鎮村悄然展開,共同擘畫出城鄉融合發展新圖景。

凝聚群眾智慧

為鎮村孕育發展之“策”

“英州夜談”無固定模式、無特定場所,干部與群眾在“話家常”中暢所欲言,最大限度調動了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和家鄉建設的熱情。

“以前覺得‘百千萬工程’是干部們的事,現在通過‘英州夜談’,感受到‘百千萬工程’原來這麼有意義,自己也能建言獻策參與鎮村建設。”新青村村民鄧先生感慨道。

他的轉變並非個例。今年以來,青塘鎮通過“英州夜談”收集“金點子”16條,全部融入鎮村建設規劃,還向社會公開有獎征集“青塘口號”“青塘Logo”“青塘字體”,活動收到群眾投稿167份,其中12件作品獲獎,鄧先生便是投稿人之一。

從“旁觀者”到“獻策人”,這樣的轉變源自“英州夜談”帶來的“雙向奔赴”。英德推動黨員干部“帶著任務”下沉,圍繞典型鎮村建設、產業發展、項目規劃、鄉村治理、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特別是國道358線改擴建、石門台水庫、黃茅峽水庫、白面石礦區等重大項目,廣泛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切實贏得百姓支持和信任。截至目前,英德全市開展夜談1254場,5544人次黨員干部參與,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306條,解決難題401個,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

事事有回應

“英州夜談”談出“幸福賬單”

“英州夜談”的生命力在於“事事有回應”。通過建立“三級處理”機制,確保做到簡單訴求現場辦結、復雜問題分類交辦、重點事項聯系督辦,同時建立“一事一策”跟蹤反饋機制,對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向群眾說明原因、給出預期,讓“英州夜談”真正成為干群交流交往、互相理解的“連心橋”。

九龍鎮通過“英州夜談”獲悉團結村千畝良田因灌溉設備老化失修“喊渴”。該鎮立即響應,通過“上級爭一點、村集體出一點、農戶籌一點”模式,迅速完成5處水利設施修繕,讓千畝良田喝上“及時水”,惠及農戶400余戶。

張陂村村民在“英州夜談”中提出“飲水難”問題后,浛洸鎮迅速啟動“政府+村委+村民”三方聯動機制,投資70萬元,3個月建成農村飲用水工程,全村500多戶2000多名群眾徹底告別“靠井取水”的歷史。

水邊鎮通過“英州夜談”第一時間了解到熱水村熱水塘村小組村口路燈被洪水沖壞,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便快速協調清遠市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入專項資金3萬元,組織相關部門成立專班連夜勘測,村干部帶領村民自發清障,僅3天就完成30套太陽能路燈的安裝。

一件件“問題清單”變成“幸福賬單”,“英州夜談”談出了信任,更談出了群眾投身家園建設的積極性。

激發“主人翁”意識

群眾成為“百千萬工程”參與者推動者

隨著“英州夜談”全面鋪開,群眾不再只是“百千萬工程”的接受者,而是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為英德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青塘鎮通過“英州夜談”暨青塘鎮“百名干部進千家訪萬民”活動,成功牽線鄉村能人賴小青攜手廣東獅子會龍珠服務團隊和廣州奧柏森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籌集善款約5萬元,為母校更換風扇、粉刷牆面、修繕門窗。“母校培育了我,如今我也想為學弟學妹盡一份力,回報家鄉。”賴小青說道。

橫石水鎮以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行動為突破口,利用“英州夜談”交流平台,干群共商風貌提升方案,通過“政府引導+群眾主體”模式,推動農房外立面整治、屋頂修繕與周邊環境美化同步升級。針對“三線”雜亂和“六亂”問題,鎮村干部帶頭成立專項整治隊,通過“入村宣講+入戶協商”,帶動村民從“要我改”變為“我要改”,主動清理、拆除違建,累計完成主干道沿線農房風貌改造151棟,整治“三線”隱患102處,清理“六亂”1300余處,鎮村面貌煥然一新。

位於英西峰林核心區域的黃花鎮,聚焦“三清三拆三整治”阻力、閑置資源盤活、資金籌集使用等核心難題,常態化開展“英州夜談”活動,今年以來,鎮領導帶隊下沉開展面對面夜話94次,收集處理意見建議140多條。該鎮通過創新“鄉村能人助力+群眾自主參與+政府補貼引導”機制,發動群眾自行清洗“年久積黑”瓷磚農房,並探索“群眾出一點、政府投一點”模式,累計完成農房風貌提升789棟,有力助推文旅產業發展,帶動全鎮2024年接待游客約124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億元。

從柴米油鹽到鄉村振興,從人居環境到產業發展,“英州夜談”談出了新氣象,更談出了基層治理的新路徑。下一步,英德將持續深化“英州夜談”,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拓展,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服務群眾和社會治理“最后一米”,為“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提供堅實保障,奮力書寫英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相關

橫石塘鎮:

“英州夜談”順民意暢通出行路

清晨,位於橫石塘鎮新群村三峰逕村民小組的麻竹筍收購點熱鬧起來,滿載鮮筍的貨車穩穩駛過5.5米寬的嶄新水泥路。從昔日會車需驚險避讓的單車道,到如今農產品暢行無阻的“黃金道”,這條剛拓寬竣工的村道,舉托村民的致富希望,是橫石塘鎮用“英州夜談”架起民意橋梁的生動實踐。

三峰逕村民小組原有進村道路為3.5米寬的單車道,坡陡彎急,會車不易,農產品運輸受阻,多年來始終是村民心頭的“堵點”。

橫石塘鎮黨委領導在開展“英州夜談”過程中了解到村民的訴求,當即與村民圍坐商議,敲定“拓寬2米、全長600多米”的改造方案。同時為破解資金難題,鎮黨委政府創新採用“政府補一點、村民籌一點”的共建模式。短短一周,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夜間走訪等方式自籌資金4.6萬元,加上政府投入,籌齊了項目所需的10余萬元總投資。

道路拓寬工程中,鎮村干部實地勘察后提出“新拓寬路面加設鋼筋連接舊路”的加固方案,同步協調供電部門遷移阻礙施工的電線杆。村民們則積極響應,主動讓出宅基地、菜地,自發調解施工涉及的鄰裡糾紛,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路修到哪裡,我們就支持到哪裡。”這是三峰逕村民在施工期間最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今年以來,橫石塘鎮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工作出發點,常態化開展“英州夜談”活動43場次,收集各類訴求或建議74件,解決61件,剩余的群眾訴求、建議在持續推進解決中。鄉村道路拓寬硬化、會車台修建、維塘等村水利設施修復等一批民生項目相繼落地,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太鎮:

“英州夜談”進企業解發展難題

日前,下太鎮黨政主要領導率隊到廣東奧勝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展“英州夜談”活動,通過政企面對面交流,精准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筑牢安全穩定防線。

“高新企業如何‘小升規’?”“‘小升規’后有什麼相應的政策支持?”“出入廠區的轉彎路口經常有貨車並排前行,存在道路安全隱患,能否在路口或廠區周邊增設減速帶和警示標志?”

……

在當天活動的交流互動環節,企業負責人道出了發展過程中的難題。

“高新技術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需要滿足規模以上企業的標准,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一定的金額,若成功升級為規上企業,企業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服務等。”鎮政府工作人員現場回應。

針對道路安全問題,鎮轄區派出所回復:“就此問題已經向道安部門反饋,后續將會跟進落實,切實進行交通優化,降低安全隱患。”

座談會后,鎮黨委政府組織相關工作人員登記好企業提出的困難、問題以及訴求,並承諾會協調相關資源,盡快落實相關舉措,為企業排憂解難,助力企業克服發展瓶頸。

廣東奧勝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干貨滿滿”,特別是針對企業升級、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指導,為企業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明確路徑,今后將更加重視安全生產,肩負起安全責任,同時做好職業病防治、按時發放員工工資,承擔起社會責任。

下太鎮黨委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太鎮將持續推進“英州夜談”進廠區、進校區、進社區,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收集訴求,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英宣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