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出拳整治“內卷式”競爭

存款大戰、攬儲比拼、車險折扣……金融業“卷”到如今,終於要“踩剎車”了。
金融業“內卷化”由來已久,廣東存在低價、同質、無序競爭等問題。上半年,廣東金融重拳整治行業亂象,包括印發了銀行業保險業“內卷式”競爭負面清單,指導行業協會研究制定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等。一場關於有序競爭的新治理,率先在全國為金融系統性“惡性競爭”踩下剎車,不僅直擊行業痛點,也為全國提供了治理思路。
系列努力取得了進展。今年以來,銀行業淨息差降幅有所收窄,保險“報行合一”顯效,銀保業務手續費及佣金規模較2024年同期壓降5%。
金融“反內卷”的邏輯,在政策層面已悄然鋪墊。從央行頻繁釋放“穩利率、控風險”的信號,到金融監管總局出台降低保險預定利率政策、遏制部分中小公司抬高預定利率搶佔市場份額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正在為金融行業劃定邊界,引導其回歸本源。
為“反內卷”畫紅線、立規矩、建機制,廣東銀行業、保險業分別推出了“1+3+N”整治體系:
“1”是監管部門出台負面清單,明確哪些“內卷式”競爭堅決不允許。比如,銀行業不得搞變相高息攬儲,不得設置短期沖量考核,不得以價低者得、盲目放貸搶客戶,必須回歸風險定價原則。保險業也同步梳理出財險和人身險領域14個項目負面清單。負面清單猶如紅線,將“卷”的路徑堵住,把“卷”的后果寫清楚,讓行業從“不能做”到“不敢做”。
“3”是行業協會發布自律公約、倡議書和承諾書,引導機構主動對照、簽字背書、落實到底。《廣東銀行業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2025版)》聚焦銀行業近年來常見的不規范經營問題,從考核機制、定價行為、返佣返利、市場交易、公平營銷、業務投放、中介合作和數據治理八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倡導性與禁止性條款,旨在劃定競爭邊界、提升服務質效、守住風險底線。《廣東保險業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2025版)》聚焦當前保險行業中突出的價格戰、誤導銷售、過度考核等問題,從費用管理、業務規范、考核機制、產品服務、行業自律等方面提出規范要求,涵蓋渠道佣金、銷售行為、人員管理、差異化創新和監督機制等重點內容,旨在遏制惡性競爭,推動保險回歸保障本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N”是根據不同業務領域細化治理,例如,下一階段將在車險、消費貸、汽車金融等領域針對返佣、虛列費用等問題啟動專項治理。
“廣東的探索在於,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從根本上重塑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邏輯。”一名業內人士認為,靠大家共同認可的“契約精神”來守住底線,信任成本更低,執行阻力也更小。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金融大省廣東的這步金融“反內卷”先手棋,將有助於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機構體系,讓各類機構從金融市場和客戶需求出發,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南方日報記者 陳穎 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