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誕生一百三十周年,特效銀幕再度“出圈”——
新技術釋放新魅力

![]() |
CINITY影廳實拍圖。 |
“哪家影院看‘哪吒’效果好?”從IMAX GT廳、杜比影院到國產品牌中影CINITY LED廳……社交媒體上,測評博主們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敖光眼角的皺紋、海底妖獸的鱗片、七色寶蓮的光暈……大銀幕上的每一處細節,都成了影迷不斷打開的“寶藏”。
202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電影從誕生起就與科技密不可分,電影放映技術的這次“出圈”,讓我們有必要重新梳理藝術與科技之間的關系。“纖毫畢現”的背后,有怎樣的硬實力?我國電影放映技術是否擁有了自己的“黑科技”?
延時場一度“一票難求”,特效廳滿足更高品質需求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中國電影博物館(以下簡稱“影博”)IMAX GT巨幕激光廳正在放映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寬28米、高22米的巨大銀幕“填滿”觀眾的全部視野。工作人員武小蒙告訴記者:“影片上映以來,IMAX GT巨幕激光廳基本上每天上座率都超九成。”
一部《哪吒2》,讓影博的IMAX GT巨幕激光廳成為網紅打卡地,為何?關鍵就在於廳內這塊“IMAX GT巨幕”。IMAX GT是什麼?——它是當前IMAX技術的頂級配置。這是一種專為超大型影院設計的放映系統,通常採用兩台4K分辨率激光放映機,12.1聲道音響系統,可支持1.43︰1畫幅比放映,能夠呈現更為清晰的畫面和超強精准定位的震撼音效,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臨境體驗,是觀看特效大片的理想選擇。
根據影博提供的數據,2025年電影春節檔以來,影博的院線電影放映場次和觀影人次明顯增長。為滿足觀眾需求,影博多次增加《哪吒2》IMAX夜場放映,延時開放至晚上11點半,即便如此也一度“一票難求”。
上一回出現這般火爆場面,是在2010年電影《阿凡達》上映的時候。時隔15年,電影制作和放映技術實現了多輪迭代與升級。尤其是國產電影的創作質量和水平,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影博研究處主任高越和同事們很是感慨:“科幻傳奇換成了東方神話,影廳放映由當年的IMAX70毫米膠片設備換成了如今的IMAX GT激光設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不只是影博,數據顯示,2025年電影春節檔,特效影廳的票房產出佔比提升至12.5%,其中《哪吒2》貢獻了70%的份額。翻看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被巨幕放大的細節、更豐富的信息含量、更沉浸的視聽享受,是吸引他們“N刷”的主要原因。不少觀眾留言,在大尺寸銀幕上看到哪吒肉身撕裂的細節時,忍不住流下眼淚。這段耗時一年、用120個鏡頭制作而成的橋段,也因為大銀幕淋漓盡致的呈現,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沉浸共情。
巨幕屏經歷“追趕並跑”,LED成就“換道超車”
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配套影院的中影國際影城,開業不到5年,已憑借國產自主品牌中影CINITY樹立了口碑。社交媒體上,不少影迷自發測評CINITY LED廳的視聽效果,滿屏皆是自豪感。
“1號廳為雙機CINITY廳,7號、8號廳為單機CINITY廳,4號、9號廳為CINITY LED廳。這5個特效廳的票房產出,佔到影城2024年票房的六成以上。”影城經理吳瑩對特效廳的票房帶動能力感受直觀。據她測算,這家影城《哪吒2》票房的八成以上出自特效廳。
什麼是CINITY?
“CINITY是中影旗下集新技術格式電影研發、技術集成等於一體的電影科技品牌。”中影CINITY總經理邊巍介紹,CINITY的一大特點是高幀率,目前,國際通用的電影拍攝技術依然是24幀/秒,CINITY支持24幀/秒以上、最高可達120幀/秒的高幀率格式,是當前所有放映系統能達到的最高標准。高幀率可以大幅提升動態畫面的清晰度,讓觀影過程更酣暢淋漓,生動逼真。
CINITY放映系統還兼容了4K、3D、高亮度、高動態范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電影放映領域的新技術,給觀眾帶來更出色的觀影體驗。邊巍介紹,2019年以來,CINITY兩年一迭代,2023年基於我國LED顯示屏的產業基礎、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CINITY LED,除了高技術指標,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也是一大亮點。“LED屏突破了以往巨幕的畫幅比限制,不再需要投影到銀幕上,由被動發光轉向主動發光,具有更高亮度、更強對比度和更高均勻性,新的放映方式也應運而生。”邊巍說,“這是國產電影放映技術的一次‘換道超車’”。
走進中影科技CINITY實驗室,CINITY LED顯示屏格外“吸睛”。就是從這裡出發,高幀率影片與全國200多家CINITY廳的觀眾見面。
“2024年底,CINITY LED制版中心在海外建立,拓展市場﹔今年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米CINITY LED放映系統為電影行業樹立專業級LED放映技術標杆……”邊巍一口氣列舉一連串動態。
“我國在巨幕技術領域經歷了追趕、並行到領跑。當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字電影LED巨幕放映技術,圖像還原能力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檢測認証南方中心副主任董強國介紹。
“可看性”留住觀眾,“必看性”激發文化原創力
步入今年初剛開業的北京華夏電影中心,記者被“包裹”在上、下、左、右以及正前方的五面LED屏中。一面LED屏由176塊電子屏拼貼出來,長14米、高近9米,當LED屏中巨大的“鯨魚”迎面襲來,裸眼3D效果十分震撼。
“為何命名為‘華夏電影中心’而非‘華夏電影院’。我們的初衷是突破傳統電影院的界限,為觀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觀影體驗。”北京華夏聯合電影院線副總經理張寧介紹。
當下觀眾文化娛樂的需求強烈,大銀幕和小屏幕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觀影總人次再次突破10億,年度淨增銀幕465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9萬余塊。而另一方面,2024年微短劇行業市場規模突破504億元,應用內付費短劇出海APP規模超40億元……想要留住存量觀眾、吸引年輕群體,電影人需要不斷下功夫。
從最早的無聲電影到上世紀20年代的有聲電影,再到彩色電影、寬銀幕電影、環繞立體聲影片,以及21世紀以來掀起的電影技術新浪潮……電影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新技術讓電影釋放新魅力,也帶來新的電影美學。“技術就像畫家手中的筆。我們不斷提供豐富的新技術,希望能打開創作者的想象空間。”邊巍說。
每一次技術的“出圈”無不是搭載著好內容。走訪中,眾多從業者告訴記者:高科技與好內容如一體兩翼,電影僅有“可看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提升去影院觀影的“必看性”。科技的不斷創新,終將激發競相奔涌的文化原創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