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州一季度GDP比增3%

2025年04月28日09:0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4月27日,廣州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GDP為7532.51億元,同比增長3%﹔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943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出口總值1917.19億元,大幅增長30.6%﹔汽車(含底盤)出口形勢較好,增長34.9%。

記者觀察到三個關鍵趨勢,外貿集裝箱量與外貿船舶到港量首次雙雙超越內貿﹔新能源車累計產量增速轉正,迎來關鍵拐點﹔AI賦能千行百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30%。

外貿兩項關鍵數據超越內貿

一季度,廣州外貿迎來標志性節點——外貿集裝箱量與外貿船舶到港量首次雙雙超越內貿。數據顯示,廣州港外貿集裝箱量同比增長7%,外貿船舶到港4582艘次,同比增長16.5%,兩項關鍵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新興市場的開拓支撐外貿增長,全港集裝箱航線達280條,174條外貿航線覆蓋全球400多個港口,一季度廣州港新增美東ZCP、美西TP6等戰略航線。值得注意的是,8000—14000TEU中型集裝箱船佔比達60%,反映廣州港正成為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核心節點,穩居華南樞紐港地位。

外貿結構的優化進一步凸顯。各種貿易方式中,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9.5%,佔進出口總值73%,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外貿新業態發展迅猛,保稅物流增速達41.8%,佔外貿總額9.8%。新興市場拓展成效顯著,廣州港集裝箱航線增至280條,覆蓋全球400多個港口,美東、美西戰略航線新增助力,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企業“出海”步伐同步加快。從2020年小鵬首批G3汽車出海歐洲,到如今海量新能源車源源不斷地發往海外30國,廣州港用時間証明:港口不僅是車輪滾動的起點,更是產業磁場的核心。

一季度數據顯示,工業品出口保持穩定,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6.1%,重點出口商品中,汽車(含底盤)出口形勢較好,增長34.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值穩中有升,同比增長13.2%。

新能源車累計產量增速轉正

廣州一季度經濟數據中,有一個關鍵拐點——新能源車的產量,在小鵬汽車帶動下實現自去年5月以來累計產量增速的首次轉正,同比增長0.7%。

近幾年,作為廣州第一支柱的汽車產業步入深度調整期,凸顯廣州經濟的結構性增長壓力。但隨著新能源車逐步發力,汽車產業呈現企穩回升勢頭,一季度的汽車產銷兩端同步改善。

廣州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5%,3月單月增速更是飆至21.1%﹔尤其是小鵬汽車以94008台交付量登頂全國新勢力榜首,海外交付量佔比增長370%。

產業鏈的補齊補強,正在不斷重塑廣州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汽車制造業投資增長17.7%﹔用於新能源車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實現產量倍增。

政策與技術領跑,廣州給智駕“開綠燈”。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計開放智駕測試道路1298條,累計單向裡程約2500公裡。2月28日起,《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法。

4月25日,廣州兩大世界500強企業聯手,廣汽集團與廣州工控簽署協議,雙方計劃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34項深入合作,助力打造智車之城。

從“汽車之城”走向“智車之城”,廣州在汽車產業發展路上發起新一輪“沖刺”。

“AI+”對GDP增長貢獻率為30%

第三產業佔廣州GDP的比重超過70%,服務業之於廣州經濟具有“壓艙石”的作用。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對廣州GDP增長貢獻率超九成,支撐廣州經濟平穩穿越新舊動能轉換周期。

“AI+”行業破圈賦能,為數字經濟增長打開新空間。一季度,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為30%。

廣州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1800家,已覆蓋產業鏈上游基礎層、中游技術層、下游應用層,不容忽視的一個數據是:應用層佔比高達80%,涌現出小馬智行、中科開創、文遠知行等一批行業應用領先企業。

數字產品制造錨定關鍵領域,不斷發揮集聚效應,集成電路制造、顯示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28.2%、22.1%,集成電路圓片、液晶顯示模組、邏輯芯片、模擬芯片等相關產品產量均增長20%以上。加速布局的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延續兩位數增長勢頭,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47.6%,為廣州搶佔低空經濟賽道注入動力。

南方日報記者 劉珊 黃舒旻 柳時強

統籌 陳思勤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