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訂單變化折射全球消費新趨勢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廣交會,此次目標很明確——尋找採用再生材料的環保廚具和融入智能技術的家居產品。”來自德國的採購商安娜·穆勒向記者展示剛簽約的意向訂單,其採購金額較上屆增長40%,其中70%訂單流向環保科技類產品。“廣交會創新產品很多,后續我們還會持續跟進。”
4月27日,以“品質家居”為主題的第137屆廣交會第二期落幕。截至當日,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的224372名境外採購商到會,創同期歷史新高。
透過“中國第一展”,我們清晰地看見,創新成為企業突圍的利器、綠色環保產品成剛需、原創設計越來越成加分項……廣交會上訂單的變化,折射出全球消費新趨勢,“中國制造”“廣東制造”正從過去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走向創新、綠色、時尚。
訂單變“新”了
從被動生產到主動創造需求
本屆廣交會上,“廣東制造”的熱度仍在攀升。
佛山堅美鋁材的展位上,“廣東優品”的標識格外矚目,“今年,我們的產品通過智能化設計和新型表面處理技術,將節能性能提升30%,以滿足不同國家的氣候特征。”展位負責人蔡琳介紹。
他們此次展出的系統門窗與幕牆產品吸引了一眾客商駐足。“這種定制化方案,既有科技含量,又兼顧美學,正是我們需要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來自阿聯酋的客商阿扎德當即預約參觀工廠。
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廣東企業深諳“體驗即說服”的法則。今年,廣東華藝衛浴實業有限公司帶來的“飛雨廚房龍頭”引得眾人駐足。“這款產品不僅能360度自由旋轉,覆蓋整個水槽,更首創雙模式出水系統。”銷售經理邊演示邊邀請客商體驗,採購商斯特萬沉浸式體驗后豎起大拇指:“我們市場一定需要這種創新產品!”這種“眼見為實+即時體驗”的方式效果顯著,僅首日便有3家採購商現場簽訂意向協議。
更深層的變革發生在需求端。首次參展的廣東省光禾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將模塊化房屋變成“空間魔方”:晴天自動展開遮陽頂棚,雨天感應閉合天窗,夜間燈光隨人體移動智能調節。“客戶買的不是房子,而是一種可定制的戶外生活方式。”總經理張勇開心地說,這種顛覆性設計讓企業首日即斬獲超1000萬元意向訂單。
從堅美鋁材的定制化能力、華藝衛浴的體驗式營銷,到光禾悅建筑的智造,廣東企業正將“傳統優勢”升級為“系統優勢”。
與此同時,敏銳的市場嗅覺讓它們快速捕捉新興需求:南美客商青睞模塊化建筑,中東市場渴求抗高溫建材,歐美採購商尋找低碳解決方案……從被動滿足訂單到主動創造需求,正如巴西採購商安德烈·德索薩所言:“現在,很多中國企業不再問‘你要什麼’,而是在說‘你應該需要這個’。”
廣交會展館內,新訂單在簽約,新產品被熱議,新合作在萌芽,無論是“老將”還是“新兵”,廣東企業的全球版圖,因時而變,因需而新。
訂單變“綠”了
環保低碳成“全球通行証”
“這塊玻璃的強度是普通產品的3倍,但生產能耗降低了15%。”在衛浴展區,中山萊博頓衛浴展台后方的展板上,3D倉儲系統數據、屋頂光伏板的發電曲線等圖表詮釋著“綠色智造”的含金量。
“歐洲消費者願意為綠色產品支付溢價。”來自葡萄牙的客商馬克格外關注產品的環保性,在聽到銷售人員介紹“生產環節還使用了太陽能供電”后,他立刻拍照記錄,並預約接下來的工廠參觀行程。
根據展前調研,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中,有56%的企業在綠色低碳領域擁有外觀設計、發明等專利,63.5%的企業通過了國內外綠色低碳認証,現場展示的綠色低碳產品達到88萬件,成為中國企業拓展市場的利器。
在全球低碳綠色發展的浪潮下,“綠色”成為“中國制造”打開國際市場的鑰匙。本屆陽江廚客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除了產品展示,最顯眼的就是各類環保綠色標識。“國外市場越來越看重環保,很多電商平台、大型賣場入駐會對產品有明確的環保認証要求,所以我們也在加快轉型,近年陸續通過不少綠色認証。”該公司銷售經理葉女士說。
浙江物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彌漫著薰衣草香氣,這裡正在上演“色彩魔術”,市場總監李薇將一顆四腔洗衣凝珠放入清水中,藍、粉、白三色溶液如水墨般分層暈染。“潔淨、除菌、柔順、留香四效合一,單顆包裝減少30%塑料用量。”這種“減法哲學”的創新,讓企業在上屆廣交會創下了訂單轉化率70%的佳績。
綠色競爭力同樣體現在產業鏈布局上。廣東聯塑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商務代表陳澤倫坦言,目前,聯塑全產業鏈自主化的戰略讓企業“在質量、交付周期和綠色可持續上無可挑剔”,他解釋:“從原料到設備全部自主掌控,既能靈活應對訂單波動,又能確保生產全程低碳可控。”
這種“綠色韌性”,不僅助力聯塑贏得了對可持續發展要求頗高的歐美市場,還使得其在歐美市場承壓時,迅速轉向南美洲、中東等新興市場。
訂單變“潮”了
設計變革重構價值評價體系
在家居用品展區裡,設計感十足的衛浴產品、色彩靈動的編織工藝品、釉色絢麗的陶瓷器皿……這些現象表明,時尚化、年輕化的設計正成為價值創造的新引擎,也成為“廣東制造”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持續攀升的新動力。
在廣東華藝衛浴展位上,一款線條極簡的智能鏡櫃前圍滿了好奇的採購商,企業負責人潘先生輕觸鏡面,隱藏式儲物格隨即彈出,內置的藍牙音箱同步播放音樂。“這款產品剛獲德國紅點獎,從設計到量產隻用了8個月。”他說,廣交會既是維系新老客戶的情感紐帶,也是向市場展示創新能力的廣闊舞台。
轉入家居裝飾展區,紙繩編織的幾何形收納盒、藤藝與金屬框架結合的花籃……臨沂魯美達工藝品的展位讓廢棄材料煥發新生。“這款新品挂飾由我們的荷蘭團隊設計,將北歐極簡風與中國扎染工藝結合,目前在歐美預售量已超10萬件。”企業經理李東凱分享:“當產品成為設計思想的載體,就打破了價格是唯一競爭力的桎梏。”
在廣交會上,設計成為文化表達的出口,產品成為價值觀的載體。正如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堅所言:“當中國企業開始用設計語言與全球對話,用創意經濟重構價值分配,中國制造實現了從性價比到‘心價比’的躍升。”
比如,微石文化的“西游宇宙”系列格外吸睛。“我們保留金箍棒、虎皮裙等經典元素,但賦予機甲戰士的戰斗姿態,讓文化符號跨越語境共鳴。”總經理熊毛講述其進入日本市場的故事,這種“價值觀+在地化表達”的策略,正在重塑文化出海優勢,本屆廣交會上參展首日即獲東南亞客商的訂單。
無獨有偶,在廣東榮利寶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款粉系蝴蝶結飾品成為焦點。“這些都是今年推出的自主設計產品,邀請了國外設計師參與創作。”公司總經理許女士介紹,目前,榮利寶的設計研發人員佔比達五分之一,“設計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差異化武器。”研發團隊對色彩搭配、材質選擇的持續創新,正是應對年輕化消費趨勢的關鍵布局。
“如今,中國制造正從三個維度轉型,在產品層面,功能性與審美價值的融合催生高附加值﹔在文化層面,傳統元素通過現代表達實現跨文化傳播﹔在產業鏈層面,數字化改造提升了個性化定制能力。”李勇堅說。
南方日報記者 唐亞冰 楊天智
統籌 吳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