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企業近40萬戶,同比增長15.3%

2025年04月25日14:12 |
小字號

合規經營、誠信納稅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營造法治、公平稅收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獲悉,在廣東(不含深圳),目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企業達37.9萬戶,同比增長15.3%,折射出全省稅收信用體系建設與企業合規經營意識的雙提升。

4月22日至23日,“合規經營 誠信納稅——看稅收走基層”主題網評活動走進廣州、珠海兩地企業,實地探訪稅務合規護航企業發展的實踐成果。

納稅信用資產正成為新型生產要素

在日化行業龍頭企業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金稅雲”智慧稅務平台正實時處理海量交易數據,面對多層級供應鏈帶來的合規挑戰,該企業2019年構建的這套系統已實現全稅種、全場景數智化管理,年均節省成本超百萬元。

此外,立白集團還從內部管理視角,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數智化合規體系,確保稅務合規貫穿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這也讓立白集團連續多年獲評納稅信用A級企業。

“良好的納稅信用如同企業的‘戰略資產’,在融資貸款、項目招標、政府扶持等諸多領域為企業開辟便捷通道,助力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實現跨越式發展。”立白集團副總裁譚添說。

珠海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劍洲也有同感,“我們公司連續10年保持A級納稅信用等級,這也幫助我們順利通過一些特定項目招標,有力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在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的當下,這種信用價值在全球化競爭中愈發凸顯,納稅信用資產正成為新型生產要素。“納稅信用承載著企業合規經營的理念,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軟實力。跨國合作伙伴在評估中很關注企業的稅務合規記錄,格力長期穩定的誠信納稅實踐,成為贏得國際客戶信任的關鍵籌碼。” 格力電器財務負責人廖建雄表示。

去年全省各類支持創新發展稅費政策

惠企超3800億元

2024年,廣東全省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超3800億元。

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無人駕駛小巴自如穿梭。這家擁有多國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企業,僅2024年就享受上一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就超億元。“政策紅利直接轉化為研發投入的底氣。”文遠知行副總裁黃燁華表示,除了不斷投入科技創新、提升技術硬實力,強化內控合規、確保企業健康發展也是其能快速成長並打開國際市場的有效因素之一。目前文遠知行已在10個國家30個城市開展技術研發與運營。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發布《關於進一步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從助力激發產業科技創新動力、壯大新興未來產業等十方面推出30條稅務支持措施,助力廣東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珠海納思達的智能車間,全自動生產線正批量制造高端打印機芯片。作為專注於高端打印機芯片及智能終端研發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納思達近三年投入超過50億元用於激光打印機、集成電路芯片、通用打印耗材及核心部件等核心技術攻關。

高額研發投入的背后,是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的支持。“2024年,集團內企業享受研發加計扣除實際減免企業所得稅5200萬元。”該司財務負責人陳磊介紹,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只是簡單的費用減免,更是引導企業構建規范化研發體系的重要驅動力。

此外,稅務部門持續優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機制,為企業量身定制稅費優惠政策清單,推動格力電器等民營企業加大科研力度,淘汰落后產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升級。僅2024年,格力電器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超40億元。

但在政策落地過程中,一些企業由於自身財稅管理不夠完善、對政策理解不夠准確等原因,面臨未能完整准確歸集研發費用導致應享未享或不應享而享的問題。“我們依托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人員、銷售等數據,開發了‘研發費用測算小助手’,可利用算法對企業進行數字畫像,並將測算結果與企業申報情況進行比對,能有效識別企業應享未享的風險。”珠海智稅工作室成員邵一波介紹。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科技,從本土深耕到揚帆出海,稅收政策持續為廣東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南方+記者 唐亞冰 黃應來

通訊員 岳瑞軒

(來源:南方+)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