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工業經濟回升趨好 新動能加速形成

一季度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1.1%

2025年04月25日09:32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工業經濟回升趨好,新動能加速形成。4月24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行一季度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全省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6.32萬套、服務機器人194萬套,累計增長31.1%和10.8%﹔截至一季度末,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成“主力軍”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廣東推動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快落地,實施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11項舉措,幫助企業增強信心。

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3月當月增長5.5%,好於預期。第一季度,全省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較2024年全年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

在部分企業搶出口、“兩新”政策再加碼的支撐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成為支撐廣東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合計貢獻了規上工業增速4.0個百分點。

廣東還大抓化工新材料產業攻堅,支持石油化工企業轉型升級。一季度,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8.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3.5%,乙烯產量增長11.1%。

此外,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第一季度產銷率達96.2%,高於全國,為穩產增效創造了條件。

從工業投資看,一季度,省制造業指揮部負責的45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16.52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29%,超過序時進度4個百分點。

同時,廣東聚焦出口引領、進口替代、專精特新、“先用后付”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方向,進一步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廣州、深圳深入實施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全省已有3189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進展良好。

一季度,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6%,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為34.1%,較2024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55%

近年來,廣東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尤其是今年以來,廣東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力,組建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出台專項政策,掀起了到廣東、在廣東創業創新的熱情高漲。

一季度,全省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5.9%、5.3%,均高於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佔全省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55.3%、32.4%,產業結構和質量持續優化。其中,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儲能用鋰離子電池、民用無人機產量分別增長29.9%、83.5%、48.2%。

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1500家,其中,獨角獸企業24家,上市企業達9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已發布63個大模型,位居全國前列。

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廣東已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的主要集聚區之一,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為核心,珠三角協同發展的機器人產業格局。

2019—2024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從4.47萬台(套)增長到24.68萬台(套),2024年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國44%,連續五年全國第一。今年一季度,廣東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6.32萬套、服務機器人194萬套,累計增長31.1%和10.8%,延續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在裝備制造方面,廣東的先進裝備制造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持續增強,新產品新技術不斷取得突破。3月28日,億航通航收到由中國民航局(CAAC)頒發的全國第一批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証(OC),億航智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四証集齊”企業。此外,中航通飛參與研制的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鯤龍”AG600,於4月20日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証(TC),標志著AG600飛機研制取得圓滿成功,獲得進入市場的“准入証”。

生物醫藥產業也迎來新進展。一季度,全省已有3款一類創新藥(東陽光藥業的磷酸萘坦司韋膠囊、泰諾麥博的斯泰度塔單抗注射液、廣東恆瑞的注射用瑞卡西單抗)、1款中藥創新藥(華潤三九的益氣清肺顆粒)、2款三類創新醫療器械(先健科技的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羅伯醫療科技的消化道內窺鏡手術器械控制設備)獲批,數量接近2024年全年獲批數量的一半,為全年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累計安排超500億支持省產業園區建設

今年是廣東省產業園區設立20周年。歷經20年的發展,廣東省產業園區從初期的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的起步階段,逐步發展到注重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新階段,為廣東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05年,廣東在全國首創省產業園區(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探索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產業共建協作模式。20年來,省產業園區歷經啟動建設、“雙轉移”、擴能增效、產業共建、產業有序轉移等階段,省累計安排超500億元專項資金、13萬畝專項用地指標支持園區建設。

針對“做大做強產業園區主引擎”,廣東謀劃出台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支持舉措,構建形成大型產業集聚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省產業園區梯次配置的體系格局。

截至2024年底,全省產業園區入園企業項目超11000家,規上工業企業超5000家,規上工業產值超2.4萬億元﹔近兩年,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5%,有力支撐帶動所在地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省產業園區發展體系格局日趨完善。從區域布局上,覆蓋了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工業主戰場。從空間布局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具備較好產業發展基礎,為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預留了拓展空間。

從功能布局上,大型產業集聚區、主平台、省產業園各展其能,正在逐步形成更多引領型、支撐型“萬畝千億”大平台。特別是2024年以來,廣東抓住新一輪國家開發區公告目錄修訂契機,加快推動省產業園區整合優化升級。

目前,廣東省產業園區數量106個,實現了全省21個地市全覆蓋,並覆蓋了廣東絕大部分縣域。省產業園區布局與全省制造業發展格局更加銜接,也將更有利於廣東以園區為載體支撐“百千萬工程”和制造業當家加快推進。

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許寧寧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