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財評:“粵”向高質量,科技“挑大梁”

——“2025經濟大省怎麼干”系列評論①

李克濟
2025年02月17日09:0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對於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學生來說,隻需通過“校園空廚”小程序下單,位於番禺區南村鎮文化廣場配送中心就有一架無人機起飛,飛行兩三分鐘后,穩穩降落在學院外送點,學生就能收到“從天而降”的外賣。

無人機送外賣、城市間打“飛的”、乘坐飛行器看風景……曾經遙不可及的應用場景,在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成為現實。當前,大灣區正加速打造中國低空經濟產業高地,正是廣東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縮影。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從體量來看,廣東的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2024年貢獻了全國38.7%的貿易增量﹔從科技創新來看,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5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位。事實証明,廣東不僅要在經濟上發揮挑大梁作用,更要在科技創新上發揮引領作用。

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之際,廣東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大作為,最大限度激發新質生產力,才能持續擔當經濟上的挑大梁作用。

這樣一組數據標注廣東的現代化產業“家底”。從產業類型來看,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發展,成長出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新經濟增加值佔比1/4,高技術制造業佔比近1/3。從細分行業來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3%、佔全國1/4,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1.2%、佔全國44%,智能手機產量增長12.5%、佔全國超4成。實體基礎穩固,產業向新圖強,創新活力奔涌,都為廣東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全國前列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也要看到,大也有大的煩惱,廣東深處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期,經濟承壓前行。特別是當下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廣東仍面臨著高端創新人才短缺、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等困境。創新之路無坦途,領頭羊需要做出更多先發性的改革和探索,才能更好發揮引領作用、挑大梁作用。

從宏觀而言,廣東因改革開放而興,需要繼續用好改革這個重要法寶,特別是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這其中,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讓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成為廣東鮮亮的品牌。廣東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先人一步、形成示范,就能充分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以開放窗口匯聚全球優質生產要素。

以微觀落地,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復雜鏈條中,需要更好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深圳首創“樓上創新、樓下創業”模式,正是圍繞企業形成“科研—轉化—產業”的培育模式,推動更多“科研之花”結出“產業之果”。讓在市場一線“聽得見炮聲”的企業擁有更大自主性,就找到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開關,就能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日前,2024年各地發展成績單出爐,廣東經濟總量仍居全國首位,但“追兵漸進”。兼具使命感和緊迫感,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期待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一馬當先,以一省一域的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經濟大盤提供強力支撐。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