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開欄的話
新春伊始,流動的中國熱氣騰騰,忙碌的身影干勁滿滿。各地干部群眾以要登絕頂莫辭勞的信念、蛇行千裡的勁頭開啟新的奮斗。
“隻要我們堅定信念信心不動搖,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就一定能夠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出了哪些新舉措?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探索了什麼好做法?本報今起開設“堅定信心,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欄目,聚焦各地的務實舉措,展現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滿懷希望,開拓進取、頑強奮斗,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生動實踐。
春節假期剛過,位於廣東佛山順德區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裡,一派繁忙景象。“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30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機器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洪波說。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制造業規模約佔全國1/8,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牢記囑托,廣東一直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更是將它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月5日召開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廣東將“主動作為、前瞻布局,全面優化升級產業體系,沖出中低端、搶佔制高點、制勝新賽道,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向新向上的新廣東”。《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同時發布,將實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八大行動、26項工作舉措。
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筋骨。在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超72億元的25個項目2月5日集中動工開建,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在汕頭,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廣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鞏固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培育壯大。
“廣東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打造集成電路‘第三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擴量提質,豐富低空經濟發展場景﹔加快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加快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布局商業航天產業,爭創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說。
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性變量。向“高”攀登,廣東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等重大專項。向“實”聚焦,廣東研發更多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持續提高生產質量、提升生產效率。今年,廣東將實施科技創新強基行動,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重點領域啟動研發攻關項目,首批布局建設不少於30家省級中試平台,推動不少於100項新技術新產品首試首用。
現代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所在。廣東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努力造就50家科技領軍企業和100家鏈主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000家專精特新企業。今年,廣東將培育一批新的鏈主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新培育30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推動55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
從“世界工廠”到“全球智造”,從“外向依存”到“自主可控”,廣東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