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推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
老建筑煥發新活力(探訪)
核心閱讀
從家族宅院到鄉村宗祠,從水鄉古鎮到嶺南園林,廣東佛山擁有大量造型獨特、底蘊深厚的歷史建筑。如何讓老建筑更好融入現代生活?佛山推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有著百余年歷史的武館鴻勝館,如今成了歷史專題紀念館,展示佛山蔡李佛拳,講述佛山的武術文化﹔廣東粵劇博物館,原來是一座舊祠堂,現在成為展示廣東粵劇文化起源和發展的窗口……
在廣東省佛山市,許多歷史建筑在有效保護基礎上得到合理利用,既留住文化記憶,又展現時代風採。
佛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有佛山老城、順德老城兩個歷史城區,以及歷史文化街區20處,歷史建筑21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49處。如何下足保護利用“微功夫”,讓老建筑煥發新活力?記者到佛山進行了探訪。
因地制宜的活化路徑
走進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的吳家大院,古朴的青磚鑊耳屋、精美的意式洋樓、蔥郁的古樹映入眼帘。透過這片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古建筑群,依稀可見吳氏家族往日的興旺和僑鄉文化的歷史印記。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活化是最好的傳承。通過活化升級,吳家大院成為一個集文物建筑、圖書館、博物館等功能於一體的獨特公共空間。
儒林文化、龍舟文化、僑鄉文化……6棟鑊耳屋及1棟碉樓被設計成8個不同主題的展館,全方位呈現吳家大院的歷史和九江鎮的人文風貌。
“我們著眼全域旅游,通過在假期舉辦研學營吸引游客,為他們展示吳家大院的歷史建筑,帶他們體驗龍舟文化。”佛山市南海區邦文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羅偉清說。
吳家大院的后花園,被打造為“時光花園”,成為舉辦戶外婚禮、團建聚會的好去處。拐角處,還藏著一間別致的咖啡屋。“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把老建筑用起來,歷史文化也就活起來了。”南海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務局城鄉建設科科長鄺競開說。
位於順德區碧江村的振響樓,始建於明代,抗戰時期多名革命志士曾在此進行抗日救國宣傳講學。經過修繕保護,這裡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賦予歷史建筑獨特的精神內涵,也是開展活化利用的切入點。”碧江社區黨委書記方志濠說。
“在歷史建筑活化利用過程中,佛山市注重挖掘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尊重歷史建筑的原有風貌,鼓勵進行因地制宜的差異性活化利用。”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科科長王會說,住建部門持續推進歷史建筑普查、認定、測繪建檔等基礎措施,為歷史建筑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提供指引與保障。
以用促保的地方法規
今年6月,《佛山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正式施行,強調保護的同時,還明確歷史建筑應當在符合其價值要素保護和保証建筑安全前提下開展多功能使用。
歷史建筑的多功能使用包含哪些方向?“規定鼓勵設立博物館、紀念館、社區圖書館、民俗文化體驗館等,鼓勵用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嶺南民間工藝傳承、中華老字號經營等,鼓勵引入眾創空間、文化創意、特色餐飲、民宿客棧等與文化價值特色相適宜的經營活動。”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劉王生說。
老房子要開發新用途,能不能對建筑加以改造?根據細則,開展歷史建筑多功能使用可以通過修繕工程或加固改善工程提升使用性能,依法改變歷史建筑使用性質,但是不得對歷史建筑的保護產生不利影響。
正式出台《佛山市歷史建筑保護辦法》《佛山市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圖則》等,公布《佛山市促進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計劃出台《佛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佛山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健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機制,構建起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的“四梁八柱”。
“活化是長效的傳承,利用是最好的保護。佛山將繼續深入開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工作,鼓勵各方參與,創新實施路徑,積極探索適用於歷史建筑的保護方式,讓歷史建筑在有效利用中煥發新生。”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曾陽春說。
統籌規劃的系統工程
2014年,佛山啟動古村落活化升級工作,將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10年來,已有6批次110個古村落完成活化升級,目前第七批40個古村落活化升級正有序推進。
南海區丹灶鎮仙崗村,是一個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以陳氏大宗祠為主的明清時期民居群,以及由長庚裡、聖堂大街等組成的晚清民國建筑群,讓村庄更顯古朴韻味。
如何把老建筑用起來?陳氏大宗祠被改造為村史館,向游客講述古村落的悠久歷史﹔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仙崗書院升級為守一藝術館,展示牌匾、花轎等特色藏品。“在修葺和改造過程中,我們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最大程度保留了這座嶺南特色古書院的底色。”守一藝術館負責人張永炎說。
走進仙崗書院,金漆木雕的古舞台引人注目。“熱愛粵曲的村民可以在舞台上切磋技藝、開展文化交流。活化利用讓書院成為集文物展示、藝術展演、非遺項目體驗於一體的功能性文化場所。”南海區仙崗社區黨委書記歐錫康說。
不僅在仙崗村,經過多年活化利用,佛山許多沉寂的古村落正逐漸呈現出“人來、村活、業興、文盛”之勢。整體提升與空間微改造相結合,助力古村落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順德區龍江鎮左灘村,年代久遠、破敗倒塌的廢舊蠶房經過活化開發,變身鄉村書屋。豐富多樣的報刊書籍、寬敞明亮的閱讀環境、香氣馥郁的咖啡茶飲,吸引著村民們來這裡閱讀、休閑。
“在與村民充分溝通后,2019年,我們對蠶房進行了修繕和翻新,接著面向社會招聘主理人,引入社會資金運營,打造鄉村復合型空間。”左灘村黨委副書記余小婷說,老建筑活化利用提升了鄉村環境、豐富了文化體驗,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7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