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肇慶:賀江——建設粵桂睦鄰廊道 打造灣區綠色明珠
河流簡介
賀江地處兩廣門戶,是廣東省境內西江第一大支流,肩負著保障西江中下游用水安全的重要使命。賀江發源於廣西富川縣黃沙嶺,從廣西賀縣流入封開縣后,自北向南流經封開縣西北部,並在縣城江口鎮匯入西江,屬肇慶市境內流域面積3063 km²,河長129.87km(佔比37%)。
主要做法
賀江為跨界河流,受上游、支流影響水質存在潛在風險隱患,且近年來賀江流域人口及污水量增多,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相對滯后,流域內存在生活、工業、農業面源等方面污染問題,水生態空間遭到擠壓,生態系統穩定性存在降低風險。
肇慶市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加強跨界多部門聯動,強化政策引導,落實落細各項源頭減排、生態修復措施,寫好長效管護“后半篇”文章。
機制引領,推動落地落實。印發實施《肇慶市2023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封開縣賀江“一河一策”實施方案》等文件系統謀劃。壓實河長職責,強化履職擔當,流域內設立河長237位,累計巡河25333人次。制定印發《封開縣碧道建設管理規定(試行)》,全面健全長效管護。
協同聯動,凝聚保護合力。強調上下游聯動,與上游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賀州市八步區聯合制定了《環境聯防聯控工作方案》《關於開展賀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的協作機制》《關於構建賀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先后聯合開展監測演練3次,判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134萬余元用於生態修復。組織肇慶市流域內生態環境、檢察院等部門建立聯動對接機制,就溝通會商、聯合辦案、生態修復等方面強化協作,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
源頭減排,科學精細治污。推進污水廠擴容提標改造,流域內建設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總長度141.1km。完成1594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2.1%。有序關停或清退禁養區內24個畜禽養殖場﹔打擊、取締違規餐飲船舶。關閉賀江沿線18家小造紙廠及重污染企業,累計減少廢水排放量500多萬噸。真抓實干對賀江流域151個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
修復優先,保障綠色發展。開展近自然河道生態修復,為生物提供棲息環境與遷徙通廊,利用濕地對經過設施處理的污水進行生態淨化。高質量推進碧道建設,截至2023年賀江段碧道已完成23.8公裡。逐年開展高質量水源林建設,加強流域內水土保持。
文化鑄水,打造親水之城。串聯民宿群、龍皇島古碼頭、兩廣源流博物館等景觀景點,不斷豐富省際廊道歷史內涵。新建慢行步道等便民設施,重點打造“賀江百裡行”騎行線路,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親水環境。
綠富同興,推動濱水經濟。結合旅游優勢及本地資源稟賦策劃特色產業項目,將示范帶建設與萬裡碧道、南粵古驛道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建設杏花雞、竹蓀、蘭花等一批種養示范基地。
治理成效
一是活水潺潺,一江清水向東流。賀江水資源充沛,生態流量滿足程度100%,無人為因素斷流現象。流域內水體水質不斷提升,劣Ⅴ類水體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國控小湖塘斷面2021—2023年水質均逐月穩定保持II類,部分月份達到Ⅰ類,滿足水質目標要求,繪就河暢水清生態畫卷。
二是魚翔淺底,碧水漁歌詩畫意。賀江沿岸人文歷史、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流域內共發現水生植物15種,魚類41種,褐翅鴉鵑等珍稀物種在流域內繁衍生息,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成為居民游客親水游憩、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三是以水為脈,流金淌銀綠秀灣。高標准打造封開縣兩廣接壤省際廊道示范帶,目前已帶動周邊超390位群眾生產就業,擦亮賀江碧道畫廊全域旅游品牌,賀江碧道畫廊2023年接待游客44萬人次,創造旅游收入4.4億元,水碧岸美的生態效益和水岸聯動發展的經濟效益開始顯現。
經驗啟示
肇慶市立足“漫灘花海、碧水映村”定位,構建跨區域、多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將碧道建設融入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全過程,與河流沿岸生產生活相結合,以水興城,產城相融,標本兼治,常態長效。其成功經驗可為跨界河流探索推動區域聯防聯控,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將“高顏值”轉化為“高價值”提供樣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