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支持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就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作出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領導,我國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提高,推動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台階。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通過改革創新,推動形成與新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不斷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一張藍圖繪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國家發展規劃,有利於保持國家戰略連續性穩定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編制和實施了14個五年規劃(計劃),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邁上新征程,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對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行了遠景展望。
健全國家規劃體系,強化規劃銜接落實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2019年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了到2035年實現“城市群2小時通達”的建設目標。
科學籌謀,扎實推進。今年6月,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一橋飛架,深圳至中山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30分鐘,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進一步夯實交通強國建設。
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戰略規劃登高望遠,定位准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國家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各地區各部門共繪高質量發展長卷。
“專項規劃在‘條條’上銜接與深化,區域規劃在‘塊塊’上對接並細化,互為支撐保障,提高綜合效益和整體效能。”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說。
優化規劃與宏觀調控手段協調聯動機制——
智能算力規模2年間增長98倍!預計到2024年底,全省算力和數據產業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如今在“算力經濟”上一馬當先。“數據入黔、算力出黔”肩負著多重國家區域、產業規劃使命,也汲取多方政策給養。
“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加強宏觀政策協調配合,將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健全預期管理機制,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更好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健全預算制度,大力推進財政科學管理——
每一筆財政資金從預算安排到支付使用,都“全程可追蹤、花錢能問效、無效必問責”。近年來,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扎實推進,已覆蓋所有中央部門、預算單位和地方3000多個財政部門、60余萬個預算單位,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預算改革將在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績效評價制度、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等方面繼續深入。
“收入上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支出上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管理上更加突出績效導向,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
健全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同時強調“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規范稅收優惠政策”。
“改革將增強稅法確定性,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促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說。
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增加地方自主財力——
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將從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並穩步下劃地方、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等方面入手完善央地財政關系。
“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支出責任更加清晰,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體系更加優化,這將進一步調動地方財政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說。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歷程,解決影響和制約金融業發展的難題必須深化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加快,金融領域持續創新,金融體系復雜度、開放度不斷提高,迫切需要加快金融改革。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前不久,浙江嘉興的光彩芯辰(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股東力、融資力、產業力等“六力”綜合得分,從中國農業銀行獲得了1000萬元純信用貸款,投入光模塊的自主研發生產。
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高成長的特點,傳統信貸模式不完全適應。農行浙江省分行出台科創貸款盡職免責機制,給予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更高不良貸款容忍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將加強與工信、科技、環保等部門的協同合作,進一步增強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續性,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總體方案,細化政策舉措。”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
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
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出台,在強監管、防風險、優化融資結構等方面打出“組合拳”﹔“科創板八條”落地,科創板“試驗田”更好催生新質生產力﹔“市值管理14條”發布,引導上市公司積極提高投資者回報能力和水平……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等改革正在謀劃、落實。
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今年3月,証監會發文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境內展業。截至今年10月底,25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証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5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格,外資機構在經營范圍和監管要求上實現國民待遇。
支持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統籌推進跨境人民幣和外匯管理改革……金融高水平開放邁向縱深,將進一步提升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活力,使金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服務全國一盤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通過改革進一步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將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高效集聚、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補充,不斷提高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總投資近1.8萬億元!雲南省連續12個季度召開重大產業項目調度會“筑巢引鳳”,推動8000多個重大產業項目陸續成形、落地。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東西協作前景壯闊。
同比增長45%!上半年,河南省技術合同成交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日益完善,區域成果轉化通道不斷暢通,中部崛起勢能充沛。
全國一盤棋,打破各自小循環、暢通國內大循環,將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
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
一架C919飛機,約10%零部件、50%鋁材、50%復合材料結構件來自江蘇,艙門、發動機隔熱材料來自浙江,總裝在上海……長三角城市優化產業互助機制,攜手共圓“大飛機夢”。
一份“川渝通辦”的承諾,川渝地區就業、社保、人才等領域32項區域標准化協同試點事項在兩地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行政審批結果互認,打造便民惠企“幸福圈”。
區域一體化機制在打破行政壁壘、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持續增強。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我們就能不斷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中國號巨輪一定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定能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