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東莞2萬多名機關黨員精准對接幫村

沉在基層 干在一線

2024年11月22日09:3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交通太擁堵,找機關黨員﹔集體經濟發展沒抓手,找機關黨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黨員沖在前……東莞2萬多名機關黨員沉在基層、干在一線,破解發展難題,響應群眾訴求。

今年以來,為全面推進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東莞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實施“支部結對幫村”行動。

由東莞市委組織部牽頭,協調市直機關工委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推動機關黨支部與村(社區)一對一結對子,合力解決村(社區)在推動“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落實遇到的中梗阻難題,以黨建引領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可見可感

精准幫村術業專攻

近日,市民龔先生開車前往東城街道光明社區光明中學接孩子放學時,明顯感覺到沒有以前那麼堵了。龔先生說:“以前放學高峰時段要堵兩三個小時,現在不到一小時就出來了。”

11月8日,東莞市交通運輸局機關第一黨支部的黨員來到光明社區,開展交通疏導、參加志願服務。機關第一黨支部書記韓笑娟介紹,光明社區集中了多所學校、醫院,高峰時段交通擁堵問題已經困擾了居民、家長很多年,今年8月交通運輸局機關黨委組織機關黨員開展“支部結對幫村”,努力啃下這個硬骨頭。

“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很多,我們與社區黨委反復研究、勘察,針對難點問題一一破解。”韓笑娟介紹。在優化路網方面,打通斷頭路,謀劃道路升級改造,改造市政設施﹔在執法管理方面,精細治理學校接送交通秩序,加強交通疏導,實施駛停分道。設置嚴管路,對違停行為嚴厲查處﹔在停車供給方面,新建2處停車場,共增加260個車位,同時協調開放超過500個公共停車位,推動片區4處立體停車項目建設﹔在公交出行方面,優化學生公交專線布置,保障公交和校車優先通行。

如今,高峰時期家長接送時間從2—3小時降至0.5—1小時,違停亂放現象基本消失,困擾居民、家長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受到群眾好評。

精准幫村、術業專攻,這是東莞“支部結對幫村”的一個有效打法。

東莞開展精准對接幫村,發揮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在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為幫扶村(社區)量身定制發展方案,提供政策解讀、業務指導、智力支持、合力攻堅、志願服務等方面支持,全面助力村(社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每個市直機關黨支部圍繞推進“百千萬工程”六大專項工作,明確10項重點幫扶任務,協助結對村(社區)打造1—2個亮點項目,解決1—2個實際問題。對於典型村,結對時還要協商制定推進“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幫村成效可見可感。

東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組織全市市直機關單位、駐莞有關單位共計645個黨支部全覆蓋結對幫扶613個村(社區),引導2萬多名機關黨員下沉一線,共計開展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等超過830次,各領域黨員齊齊參與到村務管理、產業發展規劃、人居環境治理、矛盾糾紛調解等各項工作中,為村(社區)發展助力賦能。

資源下沉

拓寬鄉村振興路徑

到英雄故裡,看鄉村蝶變。

近日,行走在袁崇煥故裡——石碣鎮水南村,仿佛進入美輪美奐的水鄉畫卷中:修葺一新的護京牆、馬園講述著悠悠歷史,淡墨點染的文化長廊讓人心曠神怡,精心策劃的英雄故裡文化游徑,引起人們對鄉村振興的無限遐想。

水南村的蝶變,離不開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袁崇煥紀念園黨支部的傾心助力。

“基層一線天地廣闊,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大有可為!”袁崇煥紀念園黨支部副書記、主任孟穗東介紹,為推動文化強市建設,讓文化特色成為“百千萬工程”的亮點,在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指導下,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立足水南村資源稟賦,把文旅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打造具有袁崇煥IP特色的美麗鄉村。

在“支部結對幫村”機制作用下,水南村實現了“產業+顏值”雙豐收。

在產業上,緊扣“崇煥故裡、樂享家園”的鄉村願景,策劃英雄故裡文化游徑,讓市民群眾沉浸於水南村深厚的歷史底蘊中。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機關黨委牽頭,聯合各鎮街的文旅部門的黨員和文旅企業代表走進水南村,吸引企業投資文旅項目。

在顏值上,通過盤活鄉村資源、增添歷史文化氛圍、擴大袁崇煥IP影響力等措施,建設護京牆、文化長廊、馬園等休閑綠道,推動人居環境、鄉村振興與文化產業的共同繁榮發展。

支部幫村、干在一線,有助於組織優勢資源下沉,拓寬鄉村振興路徑。

東莞一方面統籌協調多方資源,為村(社區)提供智力支撐。比如市自然資源局機關第二黨支部定期收集雞翅嶺村在自然資源領域重點問題,召集業務科室研究解決該村某科技公司在推進增資擴產項目中的供地手續、規劃調整等問題。

另一方面,東莞拓寬發展思路,指導村(社區)解決發展難題。比如市水務局機關第一黨支部邀請設計院專家到麻三村指導,幫助該村找出在排水防澇、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提出對策並妥善解決。

市工信局黨員下沉到村和企業,全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注於中高端鋁電解電容器研發的東莞宏強電子有限公司,是數字化轉型試點改造企業之一。公司執行副總經理石木果介紹,得益於數字化轉型政策和工信局黨員的幫助,企業享受到較高的政策補貼,可將財務、ERP系統、廠線生產管理一並納入數字化轉型改造過程中。石木果說:“經初步評估,數字化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帶來較大的管理效率和品控能力的提升。”

全面動員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

東莞“支部結對幫村”並不局限於機關,而是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通過機關黨建帶動行業黨建,全面調動了全市各行業、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參與、投身“百千萬工程”的積極性,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推動“百千萬工程”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順豐速運(東莞)有限公司黨委發揮自身作用,申請成立全市首個快遞企業“掃黃打非”工作站,組織快遞小哥積極參與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志願者隊伍。推廣以黨員為骨干組建志願服務隊、發動黨員快遞員擔任志願者等做法,鼓勵黨員快遞員成為志願服務的生力軍。

順豐(東莞)公司“最美貨車司機”廖小平作為黨員“先鋒騎手”的代表,不僅在崗位上勤奮工作,更在業余時間化身基層治理好幫手,參與到義務植樹、文明創建“隨手拍”活動以及交通安全宣傳勸導等工作中,為東莞和諧發展添磚加瓦,展現了新就業群體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東莞全面動員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奏響助力“百千萬工程”、推動新發展的大合唱。

東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全市推行黨員聯戶機制,依托機關黨員“雙報到”活動深入開展志願服務,引導黨員帶頭幫助解決結對村(社區)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推動“百千萬工程”成效群眾可感可及。

目前,各市直機關黨支部深入結對村(社區)開展“微心願·微服務”活動1930多次,以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群眾等特殊群體為重點,解決“微心願”5000多個。

以機關黨建帶動行業黨建。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局等職能部門組織下屬黨支部,廣泛動員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加入“莞邑領蜂”志願服務隊,開展黨員志願服務超過3500次,助力結對村(社區)開展基層治理各項工作。

市委教育工委成立“莞教先鋒”黨員志願服務隊,組織黨員教師深入“百千萬工程”重點村,對舊牆面、舊圍欄、舊設施進行牆繪創作,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美化村容村貌。

東莞還集中開展“莞一夏”主題活動,組織各相關職能部門提供6大類服務項目,發動290多名醫護人員、1400余名教師、6400多名社會人員等志願者到村(社區)開展義診、知識培訓、興趣班、閱讀等活動,共計開展公益服務活動近4萬場,惠及群眾150萬人次。

“支部結對幫村”穩扎穩打,2萬多機關黨員干在一線,將匯聚成推動“百千萬工程”的磅礡力量,助力東莞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南方日報記者 吳擒虎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