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讓希望的田野不斷迸發生機活力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鄉村全面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如何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如何促進城鄉優勢互補?怎樣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近期召開的“三農”工作對口協商座談會上,相關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強化政策支持,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如何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機制?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郭瑋建議:“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穩定糧食面積,繼續實施單產提升工程,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實現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強化耕地保護監管。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市場調控,保障糧食生產合理收益。”
“踐行大食物觀,推動熱帶農業科技創新,有助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黃三文說,熱帶地區資源條件優越,多元食物供給提升潛力大,建議在摸清我國熱帶地區食物資源本底的基礎上,重點聚焦甘蔗、木薯、熱帶木本油料等產業領域,在構建與大食物產業開發相適應的種業創新體系、強化食物開發基礎研究、推進科技與大食物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上持續發力,通過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新裝備的研發和運用,促進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近年來,我國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取得積極成效。
“持續有效防范返貧致貧風險,需要在完善機制上下更大功夫。”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建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提升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更加科學的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准確評估農戶幫扶需求,針對不同風險類型採取針對性幫扶措施。持續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實施興村項目。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機制,激發農村低收入人口內生發展動力。
“發展農村新質生產力,還需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激發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活力。”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副市長李文海建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領辦農業企業、合作社等機構,將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與現代農業機械作業相契合的生產關系。建立統購統銷、代購代銷、社會化服務等生產服務體系,引導有條件有意願的小農戶發展家庭農場,促進生產規模化、經營現代化。
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城鄉雙向奔赴
我國幅員遼闊,城鄉之間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差別大。如何讓城鄉之間優勢互補、實現融合發展,是委員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繼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提高農村公路的等級和通達率,確保農產品能夠及時高效地運輸到市場。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立農村物流站點,整合快遞、郵政等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黃顯良建議。
“引導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農村地區有序轉移。農村地區可以提供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同時也能增加農村就業機會。”黃顯良還建議,結合農村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等特色產業,吸引城市游客。
近年來,各地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黨委書記錢文揮在調研中發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層次還不高,科技支撐不足。“建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制定規劃、出台政策、聚合要素,延長加工鏈,推動集群化,促進融合升級。對縣域農產品加工產業給予更多傾斜,在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增加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機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聚焦農機裝備現代化、智慧農業等,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錢文揮說。
積極構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還需強化人才支撐。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李忠民認為,需破除唯身份、唯職稱、唯學歷的引才條件,解除地域、戶籍、年齡等隱形門檻,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聚集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業性人才。他建議,進一步加大鄉村人才選拔力度,構建以新型職業農民、鄉土人才等為主體的評價體系,激發從業積極性,推動“新農人”隊伍建設。
職業教育可以通過發揮培養技能人才、促進產教融合等功能,為城鄉融合發展賦能。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認為,職業教育要堅持面向市場,推動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完善個性化、差異化、精准化的農民繼續教育培訓體系,把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專業培訓與通用培訓結合起來。同時,強化返鄉人員就業創業培訓,整合縣域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返鄉人員就業創業能力。
切實補齊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水平穩步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但目前,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國城鄉實現共同繁榮,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建議,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就地生活,把產業更多留在鄉村、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
“建議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挂鉤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說,對帶動農戶增收效果顯著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給予更多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信貸優惠等政策,或單獨設立獎勵資金,對在帶動農戶增收方面表現突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額外獎勵。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創新帶動農戶增收的新模式、新方法,對成功的創新案例進行總結推廣。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農村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齊扎拉在實地調研后發現,一些偏遠村鎮的農村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他建議:“應繼續加大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相關部門盡快出台適用於生活垃圾小型焚燒的污染控制標准或有關政策文件。”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如何更好滿足農村老人養老服務需求?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撫順市政協副主席陶桂芳建議,加強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助推養老產業發展。在發展居家養老方面,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設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平台,提供家政、醫療保健等多樣化上門服務。推進社區(村屯)養老服務方面,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利用閑置資產建立養老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服務。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方面,根據市場需求,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機構。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4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