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州白雲山確認發現明代著名學者黃佐墓

寧玉瑛
2024年11月13日17:20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今年10月底,廣州市白雲區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以下簡稱“白雲區‘四普’”)有新發現,在白雲山棲霞嶺上,找到了明朝思想家、教育家黃佐的家族墓群,黃佐及其爺爺、父親均葬於此。11月8日,白雲區“四普”普查隊邀請白雲區政協領導張實以及有關學者一同前往白雲山,對該墓群進行現場調查和登記錄入。

位於白雲山棲霞嶺的黃佐家族墓群,黃佐及其爺爺、父親均葬於此。陳淑嫻攝

位於白雲山棲霞嶺的黃佐家族墓群,黃佐及其爺爺、父親均葬於此。陳淑嫻攝

白雲山鳴春谷景區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凱燕介紹,史料中有記載,黃佐葬於白雲山,但此前一直未發現。在白雲區“四普”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線索,該景區組建了文物普查小組,設置了由景區、護林班、安保部、綠化部人員組成的幾支小分隊,開展普查工作。

廣州市白雲區“四普”普查隊以及有關學者一同前往白雲山,對墓群進行現場調查和登記錄入。陳淑嫻攝

廣州市白雲區“四普”普查隊以及有關學者一同前往白雲山,對墓群進行現場調查和登記錄入。陳淑嫻攝

由於白雲山山體大、樹林多,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黃佐家族墓群終於在10月29日被發現,當時該墓群被枯枝敗葉遮蔽,給搜尋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便於下一步開展普查調研登記,該景區對枯枝敗葉進行了初步清理,該墓群的全貌才得以顯現。

黃佐家族墓群。陳淑嫻攝

黃佐家族墓群。陳淑嫻攝

調查當天,普查隊成員對黃佐家族墓群進行逐一查看,用生粉讓墓碑上的字體顯現,分辨上面所刻的人物、時間等信息,並逐一對相關信息進行錄入,對現場圖像進行採集。據墓碑顯示,該墓群三座墓的筑墓時間分別為明朝正德丁丑年(1517)、嘉靖二十四年(1545)、隆慶元年(1567),距今均超450年。

白雲區“四普”普查隊隊長冼永城介紹,經過確認,該墓是此次普查中的新發現文物,是明代大儒黃佐的家族墓群,黃佐及其爺爺黃瑜、父親黃畿均葬於此處,呈現明顯的明代墓葬特色。該墓為鴨屎石砌筑的交椅墓,三座墓按南北軸線依山勢而建,規模宏大,規格高,其中壟環的壓頂石、瓦當及滴水的圖案及其粗壯的華表柱,均是白雲山眾多古墓裡面少見的。可惜的是,這三座墓均受到了一定的破壞。

據介紹,黃佐,字才伯、號泰泉,是廣東香山人(今廣東中山市),明朝正德五年(1510)考取解元,正德十五年(1520)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廣西提學僉事、南京國子監祭酒等。黃佐為廣東乃至嶺南留下不少文化遺產,撰有《廣州人物傳》《廣東通志》《羅浮山志》《香山縣志》等,其詩歌雄直恣肆,倜儻不群,后人尊之為“粵之昌黎”。白雲山上的廣州碑林入口處,矗立了一塊碑刻,上書黃佐所撰的《白雲山賦》。

自今年4月啟動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以來,廣州市白雲區逐步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六大類別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黃佐家族墓群為新發現文物。接下來,白雲區普查辦將把該墓葬納入重大新發現進行上報,同時對黃佐的生平史料作進一步的挖掘和宣傳。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