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踐行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精准警務
廣州天河:優化警務機制 護航城市發展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從廣東省廣州市新中軸線一路向北,璀璨閃耀的天河圖景徐徐展現。
作為經濟中心的護航者,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深入踐行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精准警務,構建“全量監測—專業預警—快速指揮—精准行動”的警務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風險預警能力、應急調度能力、快反戰斗能力,以高水平安全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多警種協同作戰
近日,天河區某醫院報警稱,院內的數張顯卡和幾台服務器不翼而飛,總價值約20萬元。接報后,天河區分局立刻啟動合成作戰機制,一方面成立專案組,對嫌疑人進行排查﹔另一方面組織派出所、刑偵等力量,開展多警種聯動研判。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天下午,專案組民警在外地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
如今,快處警、快處置在天河區分局已然成為常態。在警務實戰需求驅動下,天河區分局全面優化警情指揮處置流程,健全縱向橫向貫通的指揮工作架構,形成資源擴大化、運作清單化、預警精准化、機制優選化的“四化”合成作戰工作新模式,實現多警種協同作戰,警務效能顯著提升。
依托合成作戰機制,天河區分局面對各種警情,及時協調相關警種,整合警務和社會資源,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協同作戰,有效解決基層信息支撐不足、資源獲取不多、處置能力受限的工作短板。
研發警務機器人
“過去我們處理數據需要10個人同時進行,現在隻需要一名業務骨干負責維護就好……”天河區反詐中心民警介紹一位能“24小時值勤”的特殊“同事”——一個名叫“小天”的機器人。
作為天河區分局智慧警務成果的縮影,“小天”肩負著建設全自動智能化警務模式的重任。多年的實踐積累,天河區分局科信大隊不斷推進“小天”的開發建設應用,為警務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在天河區反詐中心,記者了解到,過去,電詐類案件由人工負責數據比對工作,十分耗時費力,而“小天”機器人能自動執行重復繁雜的工作,1小時就可處理600條數據,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為反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除此以外,“小天”還被應用於各種警務工作場景。
尋親是另一項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工作。得益於科技手段的不斷迭代和發展,天河區分局依托信息系統,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深入研判,全方位開展查找工作,在今年7月成功促成了一段時隔20年的團聚。
精准處置警情
依托科技賦能及“四化”合成作戰模式,天河區分局落實“主動+預防”警務模式,通過預測預判警情性質,實現精准處置每一起警情,讓群眾感到平安觸手可及。
每一起警情發生后,天河區分局依托“小天”機器人,優化接處警流程,在5分鐘內完成數據收集,並將警情相關信息推送給出警民警。同時,“小天”機器人利用算法對實際警情作出預判,給出相應的語音提醒,讓民警在趕赴現場前了解情況,增強出警的安全性、處警的精確性,最大限度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今年6月,一位老人焦急地來到棠下派出所報警求助稱,她的老伴年事已高,已失聯超過24小時,她非常擔心。接報后,棠下派出所迅速安排警力到老人失蹤的地點周邊展開地毯式搜尋,同時上報天河區分局,啟動合成作戰模式。后台民警實時分析研判,發現老人曾在失蹤地附近的某小區門口出現過。值班民警輔警及群防群治力量立即前往相關地點附近查找,最終,順利找到失聯老人。
防患於未然,天河區分局通過定期分析社會治安態勢,精准部署防控警力,設置巡防小組,在人流密集、治安復雜區域設置快速反應圈,不斷提升街面見警率、管事率和震懾力。同時,他們加大力度建設最小應急單元、群防群治隊伍,織密防控網絡,實現預警秒級響應。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最小應急單元2702個,聚合安保人員1.8萬余名。
人民公安報記者 何劍飛
通訊員 天公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