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省第三批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典型案例述評

2024年10月08日14:14 |
小字號

近年來,廣東省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2022年、2023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陸續印發《廣東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第一批)、《廣東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第二批),為全省各地探索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生動實例和借鑒。為進一步推進廣東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和指導意義,近期省廳印發了《廣東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第三批),形成了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案例可為各地通過優化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推動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第三批案例共計7個,涉及廣州、深圳、汕尾、茂名、肇慶、韶關、梅州等7個地市。其中,廣州、汕尾、茂名、肇慶、韶關、梅州6個案例均涉及優化自然資源資產配置,創新運行方式的做法,以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模式。其中,廣州“儲備土地+附帶生態產品價值提升”案例綜合了“化零為整”式組合、“跨權屬”組合、財政與市場資本組合三種模式,將儲備土地與周邊集體土地組合供應,並由競得人對土地進行整體修復和改造﹔汕尾探索鎮村共建股份制經營自然資源案例創新“鎮政府+村委+企業+農戶”的股份制發展模式,實現了土地、植被、水域等多種自然資源資產與客家文化資產、社會資本的新組合﹔茂名統籌陸海資源案例通過組合供應土地、森林和海域等自然資源,為打造“漁業+文旅”生態產業、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肇慶國家儲備林案例通過創新林地收儲辦法、引進社會資本成立平台公司、國有集體林地林木統籌開發等舉措,破解資源零散、低效開發的難題﹔韶關紅城林場案例整合了森林資源與周邊旅游資源等多門類資源,成功打造綜合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梅州礦山生態修復案例探索附帶生態修復的資產綜合利用模式,通過礦區土地使用權權利附帶生態修復責任,提升資產整體溢價能力。在組合供應配置方式外,深圳紅樹林碳匯案例是基於紅樹林保護行為開發的碳匯產品,兼具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雙重效益,創新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國家所有權實現形式,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寶貴的經驗。

2023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先后多次出台文件,鼓勵探索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促進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轉化和效用增值。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模式較單要素自然資源資產供應在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是有利於提升自然資源資產價值,避免單要素資源利用的外部性問題。組合供應將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資產進行整體配置,可以提高自然資源適配市場需求能力,提升資產整體溢價能力,而且通過“肥瘦搭配”將外部效益有效內部化,推動經營性資產反哺公益性支出﹔二是有利於提升市場配置效率,補齊單要素資源保障不到位的短板。組合供應通過創新儲備制度,將市場主體開發所需而又難以同時獲取、易有糾紛的各類資源統一收儲整備,降低市場主體開發的時間成本、審批障礙、履約風險等﹔三是有利於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緩解各類要素資源分散管護的高成本困境。組合供應在完善權責界定和監管機制基礎上,借助市場力量盤活閑置、低效、單一用途的沉澱資產,有利於緩解政府管護支出壓力,同時,將相應資產管護責任轉移至市場主體,以市場機制強化提升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效能。

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要求,廣泛收集全省各地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需求及存在障礙,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研究,不斷總結廣東省各地創新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經驗、模式,不斷推進以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式創新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助力廣東省生態產業發展。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