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賀中秋·迎國慶朗誦會”在廣東文學館舉辦
共度文學奇妙夜

月滿鵝潭,詩意中秋。9月14日晚,由廣東省作家協會指導,廣東文學館、廣東省朗誦協會聯合主辦的“2024賀中秋·迎國慶朗誦會”(以下簡稱“朗誦會”)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文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東文學館舉行。
據悉,此次朗誦會是廣東文學館品牌活動“鵝潭詩會”的第一場,精選廣東文學館展陳中的經典文學名篇,將文學、朗誦、音樂、舞蹈等元素巧妙融合,為200余位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視聽盛宴。
本次朗誦會在《嶺南月》悠揚的吟誦聲中拉開序幕,四位青年朗誦藝術家帶領孩子,用富有磁性與靈性的聲音,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嶺南月夜圖。
朗誦會第一篇章“詩接千載”旨在帶領觀眾穿越千年時光,聆聽流傳千古的詩詞佳句。從唐代名相、“嶺南第一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到明末清初杰出詩人屈大均的《秋夕別岑公》,再到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些耳熟能詳的詩詞在廣東省朗誦協會會長史子興、中國第二屆十大誦讀藝術家盧吉雄等朗誦藝術家們的演繹下,仿佛穿越時空的壁壘,直抵每一位聽眾的心靈深處。
第二篇章“先驅心聲”聚焦於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英勇奮斗的先驅們的心聲。在這一篇章裡,觀眾跟隨朗誦家們鏗鏘有力的聲音,一同感受魯迅《海上通信》的深沉筆觸,林覺民《與妻書》的深情告白,以及《刑場上的婚禮》中的革命愛情。
第三篇章“珠江潮涌”則著重於近現代廣東文學的名篇。在國家一級演員、廣東省朗誦協會藝術顧問舒晨的朗誦下,觀眾們仿佛與《蝦球傳》主人公蝦球共同漫步花城。從歐陽山的《三家巷》到秦牧的《土地》,再到章以武的《雅馬哈魚檔》,一部部作品勾勒出嶺南兒女在時代洪流中不屈不撓的奮斗身影,更深刻傳達了這片熱土上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昂揚的時代精神。
朗誦會尾聲,全體演員與觀眾共同合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等經典詩詞,以詩會友,共度一個“詩詞奇妙夜”。
南方日報記者 戴雪晴 通訊員 蔡浩銓 王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