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寄相思

和家人一起做的月餅、在故鄉的賞月記憶、中文老師講的中秋節故事……寓意團圓的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和海外中文學習者的心中鮮活而富有內涵。在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之際,他們將關於中秋節的記憶、感悟、理解凝在筆下,描在畫中。
夏令營裡的“中秋節”
魏萬荍(13歲)
今年夏天,我很幸運回國參加了一次特別的夏令營。這次夏令營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讓我對中國的各種傳統節日有了更深的情感。而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中秋節。
那天,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古鎮。在這裡,我們要提前體驗一下“中秋節”。在古鎮的街道兩旁,挂滿了紅色的燈籠,鋪滿青石板的路上,游客熙熙攘攘,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老師告訴我們,中秋節不僅是團圓的象征,也是賞月、吃月餅和祈求平安的日子,還安排我們在古鎮的一間作坊裡學習如何制作月餅。老師耐心地向我們講解了月餅的歷史和制作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小心翼翼地將月餅皮與餡料包在一起,然后用模具壓出精美的花紋。雖然是第一次做月餅,不太熟練,但看著自己親手做的月餅,我心裡充滿了成就感。老師告訴我們,月餅不僅是一種食物,還承載著團圓和祝福之情。
晚上,我們回到營地,老師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晚會。大家圍坐一起,一邊品嘗著自己做的月餅,一邊分享著彼此的中秋記憶。輪到我時,我講了在國外過中秋節的情景。雖然身在異國,但每到中秋,我總會和家人一起吃月餅、賞月,通過手機與國內的親人們視頻通話。這次回到中國,與這麼多同齡人一起體驗過中秋,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暖,我想,這就是“尋根”的意義吧。
晚會上,老師還為我們講解了中秋節的由來和傳說。聽著“嫦娥奔月”和“玉兔搗藥”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也期待更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
晚會最后,我們一起抬頭望向夜空。那一輪還不太圓的月亮高挂在天際,洒下一片銀白色的光輝,我想象著月中的嫦娥和白兔。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中秋節的真正意義:無論身在何處,心中的那輪明月永遠與親人相連,承載著無盡的思念與美好的祝願。
通過這次夏令營,我不僅學到了許多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還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中秋節即將到來,夏令營的中秋節體驗成為我心中永恆的記憶,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與家人團聚的時光,記住自己的“根”在哪裡!
(寄自丹麥)
一座文化橋梁
余晨曦(14歲)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不僅在中國慶祝,也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中秋節這天,家人團聚,表達了對家庭的深厚情感。這種團聚的習俗不僅是中國的特色,也是人類的共通情感,它超越了國界,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情感表達。
在中秋節的慶祝中,月餅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寓意團圓和圓滿。在中國,人們互贈月餅以表達祝福之情。在海外,月餅也成了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因為它代表團圓和友誼。
除了吃月餅,中秋節另一重要活動是賞月——明亮的圓月高懸天空,人們聚在一起,在戶外或窗前,一同觀賞。不僅中國人賞月,一些海外民眾也加入其中。
中秋節以團圓為主題,為人們提供了表達情感的機會。家人團聚和表達情感都是中秋節的重要內涵,而吃月餅和賞月則成了文化交流的媒介,將這一傳統慶祝方式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
在海外的華人社區,大家慶祝中秋節,傳承中國的文化傳統。同時,也邀請當地民眾參與慶祝活動,加深了當地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還有助於促進文化的交流。
可以說,中秋節是一座文化橋梁,連接起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國籍的人們,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
(寄自西班牙)
南京與埃德蒙頓的距離
張伯寧(13歲)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象征著團圓,承載著親情。自從我從江蘇南京搬到加拿大埃德蒙頓1年多來,這個節日帶給我的感受也有了變化。今年,我將迎來在埃德蒙頓過的第二個中秋節。南京和埃德蒙頓兩地之間的距離,不僅體現在地理上,還體現在情感上。
在中國,每逢中秋節,我們都會到外公外婆家團聚。吃著外公外婆精心准備的節日大餐和爸爸媽媽帶來的南京傳統美食,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節日氣氛。江南的中秋夜,窗外的月亮總是特別圓潤,仿佛在與我們共同慶祝這份團圓的喜悅。
然而,在埃德蒙頓,中秋節的慶祝方式有所不同。雖然我們依然可以仰望同樣的圓月,但缺少了那份熟悉的喧鬧,而且這裡的月餅種類也不如南京豐富。讓我欣慰的是,埃德蒙頓的自然風光讓人感到放鬆和愜意。
我還記得初到埃德蒙頓時,冬天寒冷,厚厚的積雪覆蓋在大地上,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這些都讓我感到不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愛上了這裡的自然風光,寧靜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我新的生活節奏。
盡管身在異鄉,但科技的進步讓遠方的親情變得觸手可及。通過視頻通話,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家鄉的親人們保持聯系。每到中秋節,我們通過視頻電話一起仰望同一輪明月,分享彼此的思念和生活點滴。這種虛擬的團圓,讓我們在異鄉也能感受到家人帶來的溫暖。
在未來的歲月裡,無論我身在何處,南京的中秋月亮和那些珍貴的記憶都會繼續陪伴著我。正是這種情感,讓我在異鄉的生活中,感受到無論距離多遠,親情與思念始終如月光般溫暖和明亮。
(寄自加拿大)
第一次做月餅
馬源瓏(12歲)
中秋節就快到了。每年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和家人在院子裡賞月。又圓又亮的月亮下,我們在桌上放上一壺茶、一盤月餅,全家人圍坐一起,飲著清香的茶,吃著鬆軟香甜的月餅,朗誦著跟月亮有關的中國古詩詞,美好而溫馨。
秋風一陣陣襲來,穿過圍牆前的樹木,樹葉沙沙作響﹔它飄過魚池,驚醒了魚兒……整個院子中,像在開一場音樂會。
去年,我們第一次自己做月餅,做的是五顏六色、不同口味的冰皮月餅。家裡非常熱鬧,姐姐還邀請了兩個朋友跟我們一起慶祝。
媽媽准備了許多不同口味的餡兒,有紅豆沙、綠豆沙、抹茶、黑芝麻、栗子等。她還准備了各種顏色的糯米團用來做月餅皮。做月餅的第一步是把糯米團揉成一個個同樣大小的小面團,之后再把它做成月餅皮﹔第二步是把餡兒包在月餅皮中﹔第三步是把包好的面團放進模具裡。等把月餅從模具裡脫出來,大家就能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了。
吃著自己做的月餅,感覺這真是一個特別的中秋節!
(寄自美國)
溫暖的節日
匡愛文(10歲)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對於我這個在海外長大的孩子來說,它有著不同的意義。雖然我們人在國外,但每年中秋節,我們家都會慶祝,也會吃月餅、柚子等,依然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
我喜歡中秋節的月亮。每年中秋節晚上,月亮特別亮,也特別圓。我們一家人會坐在院子裡,一邊吃美食,一邊賞月,聊一些關於故鄉和跟這個節日相關的故事。我最喜歡聽的是嫦娥奔月傳說,每次聽到這個故事,我都會覺得嫦娥有些孤單。
中秋節也是一個溫暖的節日,讓我感受到家人之間的愛與關懷。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中國和爺爺奶奶、大伯大媽、堂哥堂妹一起過中秋節,這樣我就可以體驗到這個節日的傳統並感受到其包含的意義。
這就是我眼中的中秋節。對我來說,它不僅是一個吃月餅、賞月的節日,更是家人團聚、互相關心的節日。即使人在海外,這個傳統節日依然讓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溫暖。
(寄自荷蘭)
月亮捎去我的思念
姜卓罕(17歲)
中秋,多麼浪漫的節日。關於這個節日的一幕幕場景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成為我的寶貴記憶。
2018年的中秋節是我過得最滿足和幸福的中秋節了。中秋節那天,我們一早啟程趕往聚會地點。當我們到的時候,姨婆已買好食材,並為孩子們准備了玩具,我還找到了過年留下來的鞭炮。到了中午,親朋好友都到了,有的還從很遠的城市趕來,也讓我體會到了團圓的意義。
大舅舅問我:“你的學習成績怎麼樣了?”我一聽,趕緊跑出客廳,和小伙伴去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夜晚。吃過晚飯后,父親叮囑我帶著兩個弟弟到戶外賞月,姨婆還特意給我們找來幾張躺椅。躺在上面,我問他們:“你們覺得現在嫦娥在干什麼?”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那一刻的場景至今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中。
今年的中秋節又要到了,身在海外的我雖然不能回家鄉與親朋重聚,但我會讓月亮捎去我的思念。
(寄自加拿大)
如果我在中國過中秋
劉芊潯(9歲)
如果我在中國過中秋,會和全家人分享月餅、共賞明月,一家人團團圓圓。
如果我在中國過中秋,外婆會教我編織,外公會為我做飯,奶奶會帶我晨練,爺爺會陪我下棋。
如果我在中國過中秋,每時每刻都覺得開心幸福,每一天都能遇到美好的場景。
如果我在中國過中秋,會在圓月的陪伴下,在親人的懷抱中,感受那親情溫暖。
(寄自德國)
來自家鄉的甜蜜
薛韻怡(13歲)
在我心中,有一年在廣州過的中秋節讓我印象深刻。那天不僅是中秋節,還是爺爺的生日,只是如今他已不在我們身邊,但他的愛與溫暖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裡。記得那時爺爺指著天上的月亮跟我講嫦娥的故事。
廣州的中秋節,總是熱鬧而溫馨。小朋友們會提著燈籠在街上欣賞月亮,夜晚的街道被映照得如詩如畫。我們一家人圍坐一起,桌上擺滿了各種美食。而最讓我期待的,是那圓圓的月餅,甜而不膩,象征著家人的團聚和圓滿。
雖然丹麥沒有中秋節這個節日,但媽媽依然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為我們准備一桌豐盛的中餐。烤鴨、炒青菜……每一種味道都讓我回憶起在廣州的點滴。月餅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身在異國他鄉,我們也會一同分享這份來自家鄉的甜蜜。
如果天氣晴朗,我們還會到靠近海邊的公園賞月。海邊的風輕輕吹過,月光洒在海面上,波光閃閃。我們一家人坐在海邊,抬頭望向天空中的明月,覺得格外溫暖。
中秋節的月餅帶著家鄉的味道飄向了丹麥的天空。即使我們身處異國他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從未變淡。
(寄自丹麥)
期待和中國同學慶祝
石思悅(16歲)
我來自烏干達,目前在英國讀書。因為我所就讀的學校學生來自世界各地,所以常常會舉辦各種介紹不同國家文化的活動。
我學了兩年中文,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除了解春節外,我知道中秋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是一個和月亮有關的節日,寓意團圓。
每年到中秋節時,我們會用五顏六色的燈籠裝飾教室。中國同學還會帶月餅來分享,我最喜歡的是蛋黃月餅。
今年,我們計劃一起做中國菜,一起玩游戲。去年,我的朋友們在中秋節時教我如何打麻將,很有趣!
我很喜歡讀中國唐代詩人李白寫的《靜夜思》,希望今年中秋節時能和同學分享這首詩。在這個特別的節日,我能和遠離家鄉的中國同學一起慶祝,十分開心。
(寄自英國)
回鄉尋根
種愷驊(9歲)
中秋節是團圓的象征。“每逢佳節倍思親”。媽媽說,雖然與家人分隔兩地,但無論身處哪裡,隻要抬頭看向明月,我們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
今年的中秋節對我來說別有意義,我更加明白了團圓的意義。在剛剛過去的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回山東和河北尋根,對自己的姓氏有了更深的了解,爺爺還給我講了很多關於老家河北衡水種高村祖輩的故事。
在這次旅途中,我和爺爺奶奶登了泰山,觀賞了日出。我還在孔子的故鄉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年中秋節,我計劃和家人登上海邊的高山,仰望那一輪明月,為故鄉的親人送上祝福。
(寄自美國)
在同一片月光下
李凱琳(15歲)
中秋節快到了,明月懸挂在夜空,今夜它似乎格外明亮。我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起身仰望星空,漸漸陷入回憶深處:記得月餅的香甜和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那一刻的幸福如此簡單,有家人的關愛,有團圓的滿足。
我懷念著遙遠的故鄉,也許故鄉在遠方同樣牽挂著我。無論天涯海角,我們都能在同一片月光下,共享平安、健康與幸福。
明年今日,我仍會與這輪明月相遇,期待它帶來的光芒照亮我們的團圓時刻。
(寄自德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