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雲浮上半年經濟發展增速亮眼,闖出一條粵東西北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小塊頭”也要有大作為

2024年08月08日06:22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今年上半年廣東21個地市經濟數據悉數出爐。GDP增速高於全省的9個地市中,雲浮以“黑馬”之勢破圈:

雲浮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2%,外貿出口同比增長40.2%,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省重點項目完成年計劃的63.37%,完成投資率居全省第一,總量排在全省第十位。上半年21個主要經濟指標(物價指數除外),雲浮有8個指標增幅排在全省前五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作為廣東最年輕的地市,三十而“勵”的雲浮如何奮起突圍,在“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中凸顯“小塊頭也有大作為”的志氣,闖出一條粵東粵西粵北高質量發展路徑?

“項目為王”聚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前不久舉辦的雲浮市建市30周年新聞發布會透露了一組數據:從1994年成立地級市以來,雲浮市地區生產總值從92.34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1207.42億元,相當於1994年的13.1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元,相當於1994年的11.6倍。

但經濟“塊頭”小、產業基礎弱,依然是雲浮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堅持“項目為王”,成為雲浮經濟“加速跑”的不二法門。

落戶雲浮之前,翔海光電在佛山發展多年,其顯示模組研發制造業務排名全國前列,是夏普、TCL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的供應伙伴。“2021年我們接到了日本客戶的新訂單,但當時的生產線不適應新的產品規格,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還要另覓新的廠房。”翔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廠長、總工程師湯寧寧回憶道。

那時,正在大力發展信創產業的雲浮新區向翔海光電拋出了“繡球”。“一開始我們還是有顧慮的。”湯寧寧說,但雲浮市、新區在立項、環評、土地交付、建設許可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當年為了趕在6月底投產,‘三通一平’現場24小時開工,晚上燈火通明。”

雲浮的誠意打動了企業。翔海光電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22億元,年產2000萬套超大尺寸液晶顯示模組,預計年產值達60億元。2023年12月底首期全面投產,今年上半年實現出口額約9.4億元。

被打動的還有東海鋼鐵。計劃總投資180億元的南方東海精品鋼項目建成后將年產精品鋼720萬噸、冷軋鋼400萬噸。“我們項目2019年落戶金屬智造科技產業園時,周邊還一片荒蕪﹔短短幾年間,道路、供電等配套設施都完善了,明年初將實現首期投產。”南方東海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亮明說。

像這樣的項目,金屬智造科技產業園2023年累計引進18個,計劃總投資490億元。隨之攀升的是雲浮市近年來重點項目建設完成額,從2021年的336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39億元。上半年,全市開工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65個,工業投資增長31.8%、增速居全省第四。

今天的投資意味著明天的產出。今年1月至6月,雲浮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排名全省第六,其中金屬智造、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特色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雲浮正聚力打造現代農業、金屬智造、綠色建材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經濟發展有周期性規律,雲浮的特點在於沉得住氣,從實際出發,老老實實、腳踏實地改善自己的營商環境。不是一味追求大項目、也不是平均用力,注重近期、中期、遠期協調,在市場引導下,提高中長期投資的戰略性和有效性。”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分析。

創新型專業鎮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炎炎夏日,一款嶺南時令水果在近期銷量大漲,一躍成為水果界新“頂流”,這就是產自雲浮郁南的無核黃皮。

雲浮郁南素有“中國無核黃皮之鄉”稱號。走進郁南縣都城鎮無核黃皮種植基地,在漫山遍野的黃皮樹上,一串串金黃色的黃皮果挂滿枝頭。

建城鎮鎮長楊中告訴記者,郁南無核黃皮從1932年全國僅有的兩株母樹開始種植,發展為如今種植面積達19.5萬畝、產量預計10.8萬噸、總產值超60億元的特色品牌農業。郁南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黃皮種植、銷售、加工基地,種植面積約佔全球3/4。

小眾水果走進大眾視野,是因為乘上“百千萬工程”的東風。

在都城鎮,依托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100余家農業經營主體,當地大力發展“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各村集中發展無核黃皮種植產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小金果”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借助“百千萬工程”實施,當地推動黃皮產業由一產向二、三產業聯動,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楊中介紹,縣裡建起黃皮產業園區、完善冷鏈物流、引進4家食品深加工企業,結合黃皮元素與膳食文化,生產點心、飲料、果脯等。立足豐富的無核黃皮文化,縣裡開拓了一條旅游觀光、鄉村體驗路線。“今年我們的黃皮文化周熱度持續了一個月,周邊酒店全部爆滿,游客訂房甚至訂到了肇慶封開。”

“通過推進‘百千萬工程’專業鎮創建,新興縣、羅定市和郁南縣的縣域創新基地相繼挂牌運作,引導平台、人才、成果等創新要素向縣域集聚。”雲浮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

鄉村“活”起來了,才能吸引更多青年返鄉發展。吳覺醒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出生於1989年的吳覺醒早早地出去創業,在走遍各大城市后又回到家鄉雲浮。2020年他在雲浮市雲城區建設“雲浮創意產業園”項目,2022年又以郁南縣無核黃皮IP為切入口,推出無核黃皮餅中秋太空系列產品,大受歡迎。去年起,他圍繞羅定肉桂開發產品矩陣,正在積極開拓國內與跨境電商市場。

“這幾年我切身感受到家鄉的巨變,雲浮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吳覺醒表示,雲浮是個好地方,各地稟賦各異、“土特產”豐富,大有可為。雲浮也在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擁有非常好的創業土壤和濃烈的創新氛圍。“以前都說‘要搞錢、來深圳’,我想告訴青年人,雲浮也是能搞到錢的!”

區域協調發展的“反彈琵琶”路徑

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雲浮人會告訴你:人才。陳偉榮和他創辦的微容科技的故事是注腳之一。

陳偉榮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在康佳集團從工廠技術員、廠長,一路做到集團總裁。2017年,他回到家鄉雲浮羅定創業,成立了廣東微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用短短數年將其打造為粵東粵西粵北首家全國獨角獸企業。

微容科技生產的是高端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又被稱為“電子工業大米”,是電子工業用量最多的元器件之一。陳偉榮表示,公司自成立起就著重研發,吸納了大量全球行業頂尖的研發型工程師,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佔銷售額的13%以上。

“我們會繼續加大投資,堅持自主研發,立志在高端MLCC行業躋身全球行業前三,探索粵東粵西粵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陳偉榮說。

在雲浮市委書記盧榮春看來,雲浮要科學謀劃區域協調發展的“反彈琵琶”路徑,探索出一條符合雲浮實際的“爭先進位、跨越發展”新路子。

“欠發達地區由於不具備技術、資金、人才的比較優勢,簡單復制珠三角發展軌跡,差距隻會越拉越大,永遠處於‘追跑’的不利位置。”盧榮春表示,要突出“揚長避短、取長補短”,以園區經濟、鎮域經濟、資源經濟為“三大抓手”,重塑雲浮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發展經濟、盤活資產資源等做大做強財政,解決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把雲浮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高地,反向吸引人才回流,促進制造業、服務業高端發展,夯實長遠發展的底盤。2022年,雲浮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上繳中央及省財政收入雙雙突破100億元大關。

廣東溢康通空氣彈簧有限公司是其中的獲益者,總經理區宇鏗表示,近幾年雲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動企業與全市技工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為企業輸送了不少技術人才。今年3月,企業二期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全自動、智能化、數字化生產線,預計將提高產能30%。

陳鴻宇認為,從上半年經濟指標來看,汕尾、清遠、雲浮、揭陽等“環珠三角”地帶城市都表現亮眼。“這幾個地市均位於靠近珠三角的內環地帶,過去往往把它們與粵東粵西粵北其他地市等同對待。雲浮近幾年充分發揮了這個區位優勢,加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在抓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區域布局優化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作為廣東的“大西關”,雲浮向東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向西聯通RCEP區域,是大灣區市場聯通輻射大西南乃至東盟各國市場的“橋頭堡”。今年上半年,雲浮市外貿進出口增長39.8%,排在全省第二﹔出口增長40.2%,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對新興市場RCEP成員進出口增長64.1%,佔比30.9%。

在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看來,雲浮取得如此成績,與其一年來深度融入RCEP,加強區域開放合作所做的平台建設、渠道建設有直接關系。

隨著廣湛高鐵、深南高鐵兩條新高鐵的建成開通,連通目前在運營的南廣高鐵,雲浮將加速融入大灣區“半小時經濟圈”。

站在“三十而立”的歷史坐標上,“小塊頭”雲浮也要有大作為的積極探索,力爭為廣東回答好粵東粵西粵北高質量發展命題提供更多參考。

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雷賢輝

(責編:王雅蝶、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