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發現!廣東刷新我國暴龍類最南端的化石記錄

2024年05月16日11:42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廣州5月16日電 (周睿)5月16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廣東省四會市博物館、中山大學以及廣東中大深地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宣布,學者將廣東省三水盆地發現的一批晚白堊世的大型獸腳類恐龍牙齒歸入暴龍超科,這是三水盆地大型獸腳類的首次發現,也是中國暴龍類最南端的化石記錄。論文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白堊紀研究》。

廣州的暴龍超科牙齒化石清修前狀態。曾強 攝

廣州的暴龍超科牙齒化石清修前的狀態。曾強 攝

此次發現的化石為4枚牙齒,均產自上白堊統大塱山組,時代為晚白堊世最晚期馬斯特裡赫特階,距今7000萬到6600萬年前。其中3枚發現於肇慶四會市,另外1枚發現於廣州市天河區國際金融城建筑工地。

廣東中大深地科學研究院曾強博士多次考察該化石點,並採集了該枚化石,化石目前收藏於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地質礦物博物館,模型典藏於廣東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

四會博物館的暴龍超科牙齒化石。邢立達 攝

廣東省四會市博物館的暴龍超科牙齒化石。邢立達 攝

研究團隊還針對牙齒的形態特征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和判別分析。其中,系統發育分析使用了97個獸腳類種的145個特征數據,結果支持四顆牙齒屬於暴龍超科。科研人員表示,“通過暴龍超科牙齒化石推測,四會市發現的暴龍超科其體長約5米-6米,廣州市區發現的則可能是更大的個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廣東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客座研究員邢立達介紹,暴龍超科是一類體型差異較大的掠食性獸腳類恐龍,是白堊紀中晚期的優勢類群,最大全長可超過12米。

我國華南地區此前在贛州地區發現過暴龍超科的虔州龍和暴龍類足跡,河源地區發現過暴龍類牙齒等。本次牙齒的發現是三水盆地大型獸腳類的首次發現,也是中國暴龍類最南端的化石記錄,還是中國最晚的暴龍類化石記錄之一。

科研人員表示,此前三水盆地晚白堊世的恐龍蛋化石記錄還顯示,該區域活躍著傷齒龍類、竊蛋龍類和鴨嘴龍類等恐龍,“本次發現的暴龍超科牙齒和它們組成了一個恐龍生物群,說明在白堊紀末期的大絕滅前,恐龍生物群在中國華南很可能相當繁榮。”

(責編:周睿、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