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青年文化宮櫥窗劇場——
小劇場的大作為

![]() |
觀眾在雨中的廣州市青年文化宮櫥窗劇場觀看演出。 |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廣州市越秀區的北京路步行街上歌聲陣陣。“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一首粵劇經典曲目,邂逅電聲樂隊,讓人耳目一新。展演現場,粵劇演員合唱《彩雲追月》,戲曲唱腔綿長,富有美感﹔《再遇梨花頌》老曲新唱,曲韻婉轉,路過的游客駐足觀看,時而輕聲跟唱,時而拍攝記錄……每周六晚上,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櫥窗劇場(以下簡稱“櫥窗劇場”)的舞台上,這樣的演出都如約而至,與不遠處的千年古道、繁華的商業中心交相輝映。
“小”劇場搭建“大”舞台。2022年,在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的指導下,廣州市青年文化宮打造櫥窗劇場,將臨街的封閉空間改造成半開放式的舞台。微型的“空中舞台秀場”成為城市的一道文化景觀,青年文藝志願者們常來這裡,歌曲、粵劇、舞蹈等公益性演出好戲連台。截至目前,櫥窗劇場已展演82場次,850余名青年參與其中。櫥窗劇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的展示窗口之一,激發城市“夜經濟”的活力。
從海心沙、廣州大劇院、中山紀念堂一路舞動到櫥窗劇場,學舞二十余載的李灝已創作了近百個舞蹈作品,並參加過上千場公益演出,讓他最難忘的,還是在櫥窗劇場的演出。
隨著傳統戲曲《穆桂英挂帥》音樂響起,身穿戲服的“小穆桂英”一躍而起,李灝帶領大家閃亮登場,傳統的戲曲表演與武術動作融入活力十足的街舞,呈現出非遺與流行文化融合之美。“看完這場演出才發現,戲曲也很時髦,街舞也有‘中國范兒’,韻味十足!”現場觀眾激動地說道。從今年2月開始,李灝自編的這部粵劇街舞作品《新穆桂英挂帥》一登上櫥窗劇場的舞台,便引起了廣泛關注,陸續接到了多個省市單位的公益表演邀請。“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參與櫥窗劇場的公益展演,讓更多觀眾能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李灝說。
與李灝感受相通的,是香港青年潘俊宏。2021年,潘俊宏便與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結緣。當時,還在暨南大學讀書的他受邀參加了市青年文化宮主辦的“灣區共此情——穗港澳新興青年中秋文藝展演”活動。“用歌聲唱心聲,唱出自己在廣州的生活故事,正是那次演出,讓我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回憶起第一次參加文藝志願服務的經歷,潘俊宏至今仍感慨萬千。
多次參與櫥窗劇場展演,潘俊宏最愛唱的還是那首《我愛你中國》,每次唱,他總是心潮澎湃,總能收獲觀眾熱情的反饋。“參與公益展演的這幾年,我經歷了求學、求職到就業等幾個人生階段,櫥窗劇場見証了我的每一步成長。音樂就像一座橋梁,讓我認識更多新朋友,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的生活。”潘俊宏說,“我還會繼續在這裡表演下去。”
如今,櫥窗劇場成了文藝青年們釋放青春活力、追尋藝術夢想的舞台。最近,曾多次參與櫥窗劇場演出的音樂人黃丹妮更忙碌了。不久前,她剛帶領團隊成員在音樂茶歇巴士為各地旅客傳唱粵語歌,現在又馬不停蹄地籌備櫥窗劇場演出,加緊排練。接下來,她還要准備廣州青年文化夜校的公益課程。
“我是土生土長的‘老廣’,青春記憶裡都是粵語歌曲。起初,我只是把音樂當成興趣,現在,音樂成了我熱愛的事業。我希望通過粵語音樂公益路演讓更多人愛上粵語歌曲,傳唱粵語歌曲。”黃丹妮組建了自己的樂隊,兩年內參加了超過50場公益聲樂分享會以及粵語音樂公益路演,櫥窗劇場是黃丹妮粵語音樂路演最重要的表演場地。最近,黃丹妮擔任廣州青年文化夜校流行唱法授課老師。“我會從唱法技巧、歌曲演繹、曲目分析等方面,和更多青年朋友交流,然后把我們交流的收獲,再帶到櫥窗劇場的舞台上。”黃丹妮說。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相關負責人表示,櫥窗劇場將不斷推陳出新,進一步挖掘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內涵,用青春的力量為城市文化注入新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2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