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曾榮峰 尹韻公
2024年04月02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原創性貢獻。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不斷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文化主體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中華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在堅持“兩個結合”中創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有了文化主體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就能煥發出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從而增強我們黨引領時代的文化力量,夯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國家認同的文化基礎,在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中更好展現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華文明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古老的中華文明與古代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並稱為歷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其中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展現出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具有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不是故步自封、簡單復古,也不是唯我獨尊、盲目排外,而是秉持開放包容。這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於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基礎,不斷拓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視野、文化視野,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中國式現代化為涵養文化自信提供了實踐沃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堅定文化自信,就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開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彰顯了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的強烈文化自信。這一道路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夢想和期盼,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體現出與西方現代化不同的道路選擇,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來涵養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始終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不斷煥發出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使文化自信的涵養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相互促進、相互協調,更好以文化上的自信自立、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保障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責編:寧玉瑛、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