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國家公園(擬設)十大生物名片出爐

11月17日上午,以“探秘嶺南精靈,共享綠美保護地”為主題的第五屆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廣東自然保護地探秘主會場活動在南嶺國家公園(擬設)——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片區啟動。活動首次發布了南嶺國家公園(擬設)十大生物名片,中華穿山甲、黃腹角雉、鱷蜥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植物上榜。
穿山甲。
穿越北回歸線風景帶活動啟動
北回歸線中國段全長2000多千米,這裡聚集了中國最復雜多變的地形,匯聚了最為豐富多樣的物種。其中廣東境內的北回歸線約佔三分之一。受特殊地形地貌和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廣東常年植被茂盛,是全球北回歸線上少有的綠洲。在北回歸線上,廣東省分布著不少的自然保護地。本屆活動主會場設在南嶺國家公園(擬設)——天井山片區,在廣東曲江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設分會場同步啟動。全省各自然保護地共同參與,充分展示我省“神奇的回歸綠帶”風貌和自然保護地保護建設成效,推動綠美保護地建設,提高公眾對自然保護地的認識。
黃腹角雉。
在活動主會場,搭建了趣味性與知識性相結合的生態科普長廊,設置了北回歸線風景帶上18個綠美保護地展區,設立植物科學畫、博物畫和自然筆記等互動區,吸引眾多的民眾參與活動。活動當天,百余名生態探秘愛好者走進天井山生態長廊徒步探秘路線,沉浸式體驗了南嶺自然之美。
鱷蜥。
據介紹,今年以來,廣東省林業局組織專家,從物種分布范圍、種群數量、瀕危程度、文化內涵、區系代表性、生態指示作用等方面進行評估,綜合遴選出了10個最能反映南嶺國家公園(擬設)資源稟賦與生物區系代表性的物種,並在本次活動上首次發布南嶺國家公園(擬設)十大生物名片:中華穿山甲、黃腹角雉、鱷蜥、華南虎、莽山原矛頭腹、英德臉虎、南方紅豆杉、華南五針鬆、廣東含笑、丹霞梧桐。
推進南嶺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據介紹,南嶺國家公園自籌建以來,廣東省林業局加強與相關單位合作交流,共同推進南嶺山脈生物多樣性協同保護,推動南嶺山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對中華穿山甲、黃腹角雉、鱷蜥等珍稀物種的棲息地進行了重點保護,通過自然恢復、人工輔助修復等措施提高生態廊道及其周邊生境質量,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連通性和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編目、建檔工作,建立數字監測體系和保護管理信息系統。
紅豆杉。
據悉,擬設南嶺國家公園規劃總面積約1931.57平方公裡,記錄分布有物種5527種,是特有、珍稀、瀕危物種高度聚集區,是野生鱷蜥集中分布地,是中華穿山甲和黃腹角雉的重要分布區,也是孑遺植物冰期避難所,保存有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原生植被垂直帶,是全球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典型分布區和中國常綠闊葉林代表性分布區。記錄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4748種,分別佔廣東省和全國野生高等植物的的56.24%和13.19%﹔記錄分布有脊椎野生動物779種,分別佔廣東省和全國脊椎野生動物的68.57%和16.93%。
華南五針鬆。
下一步,廣東將加快推進實施南嶺國家公園(擬設)重點項目,力爭早日獲批設立南嶺國家公園,努力將南嶺國家公園(擬設)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北部生態屏障、南嶺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引領區、中國自然保護地自然體驗和生態教育示范區,發揮國家公園主體功能和引領作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