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良種良法實現“高產又好吃”

11月13日上午,在陽江市陽東區大溝鎮徐赤村的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高產攻關田,隨著一袋袋稻谷稱重完成,專家組對高產攻關區進行測產驗收:折算干谷畝產591.3公斤,超過了預期目標。
當天上午,專家組先后來到大溝鎮、北慣鎮、塘坪鎮的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高產攻關田進行測產驗收,其中大溝鎮收割3.23畝,折算干谷畝產591.3公斤﹔北慣鎮收割2.8畝,折算干谷畝產586.8公斤﹔塘坪鎮收割6.1畝,折算干谷畝產612.4公斤,全部超過了580公斤的目標任務。
今年,陽江市在塘坪鎮長樂村、紅豐鎮旋州村、大溝鎮徐赤村、北慣鎮台丹村、平岡鎮麻梨村開展晚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每個示范片1000畝,每個千畝示范片內設1個百畝高產攻關田。示范片推行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虫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的“五統一”,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配套,目的是將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戶產量,把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據統計,晚稻示范片高產攻關田畝產超過了580公斤,示范區畝產達到了450公斤,顯著高於全區341公斤的平均畝產。陽東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田建設管理股負責人梁基校介紹,專家產量和農戶產量差距還很大,要想提高全區水稻的畝產,還要繼續加大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的推廣力度,真正讓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戶產量。
“示范區的種植技術已經很成熟,農戶基本都可以掌握。”梁基校說,在推廣的過程中,一是部分農戶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高產不好吃”“好吃不高產”,抗拒雜交水稻品種﹔二是擔心成本問題,認為種子、機械投入過大,利潤會大大減少。梁基校表示,示范區種植的泰豐優208、特優2068等都是經過省科研機構篩選的優質品種,可以做到“高產又好吃”﹔而且,隨著全程機械化耕種和農業生產托管的推進,水稻種植效益正逐步提高,希望廣大農戶打破固有思維,去嘗試新品種、新技術,以此提高種植效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