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麻章:深化與駐地高校黨建共建、人才合作
校地共繪綠美麻章新畫卷

近日,湛江市“錨定百千萬 爭當排頭兵”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第五場現場比學活動在麻章區舉行,沿著“湖光鄉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紅樹林生態、森林步道、村中民宿、隋朝鐵耙縣城古遺址……宛如一幅幅精心描摹的綠美鄉村畫卷。
推進綠美麻章生態建設,麻章區堅持以校地合作賦能綠美鄉村建設,落實湛江市基層黨建提質年“1+2+6”行動,不斷深化與駐地高校黨建共建、人才合作,激活綠美鄉村“新引擎”,撬動“百千萬工程”新勢能。
麻章區舊縣河沿河村庄風光。麻章區委組織部供圖
黨建搭台
鋪展綠美鄉村新畫布
走進千年古村落舊縣村,村內保存下來的古屋建筑群別有韻味,遠眺那綠油油的田地讓人心曠神怡,一條清澈的河流鑲嵌其中……接著來到舊縣村黨群服務中心,這裡有廣東海洋大學與麻章區共建的“百千萬工程”服務站。
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湯保貴在“百千萬工程”服務站為舊縣村黨員群眾代表授課培訓。麻章區委組織部供圖
以“百千萬工程”服務站為樞紐,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水產學院、中歌藝術學院、管理學院等學院分別與麻章區“湖光鄉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的5條村開展“一學院一鄉村”黨建共建,圍繞組織共建、人才共育、產研攻關、宣傳推廣等4個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在黨建共建的推動下,“湖光鄉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將鎮村、企業(專業合作社)、高校、有關職能部門黨組織等納入其中,推動立產業帶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將示范帶的5條行政村串珠成線,打造以“湖光山色 人文景觀 濱海旅游”為主題的特色文旅精品路線,總長度約25千米,輻射帶動人口5萬多人。
廣東省科技特派員、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副教授黃永相在合作選育的水稻新品種鑒定試驗田間測評現場。麻章區委組織部供圖
人才合作
點綴綠美鄉村新景色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麻章區積極向駐地高校“借智”,深化與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湛江科技學院、湛江市委黨校、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的合作,先后成立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市鄉村振興研究院組織振興研究中心、市預制食品研究院、科創人才驛站等合作平台,開展“一站一帶一堂一隊”合作項目,在鄉村一線設立“百千萬工程”服務站5個,聘請7名教授學者作為服務站專家,組織專家“組團式”下沉服務鄉村。
為精准提升人才與鄉村發展的“匹配度”,麻章區還創新鄉村“點題”、高校專家“解題”的模式,與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委黨校合作開展鄉村振興首批10個課題項目研究,累計有5篇研究成果刊登發表,其中個別研究成果在《改革與開放》《智慧農業導刊》等權威期刊發表。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麻章區委組織部供圖
在紅樹林生態保護方面,麻章區與有關高校深入挖掘紅樹林生態價值、科研價值、人文價值,打造麻章紅樹林生態文明新名片,如與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湛江市委黨校、湛江科技學院等院校合作共建“紅樹林大講堂”,與廣東海洋大學成立“國寶”講解隊,與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合作創作歌曲《親親紅樹林》在今年4月榮獲第十二屆全國村歌十大金曲。
廣東海洋大學陸建農博士(中)在蘭盈公司對富貴竹產品進行指導。麻章區委組織部供圖
雙向奔赴
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麻章轄區內駐有15所大中專院校和8所科研院所,這是麻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動“百千萬工程”的一大優勢。如何推動校地合作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是麻章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加強黨建共建與人才合作,則為校地合作找到了“金鑰匙”、注入了強大合力,也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廣東省科技特派員、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楊世平,廣東恆興研究院高級配方師孫廣文,廣東恆興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高級技術服務工程師趙曉等3名專家組成特派員團隊在麻章區湖光鎮開展對蝦養殖技術培訓以及養殖場技術指導。麻章區委組織部供圖
為提升鄉村發展科學性,麻章區積極加強與駐地高校合作,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由38名各領域專家組成,在鄉村發展、文化旅游、生態保護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等服務,近三年開展專家咨詢45次。
在優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方面,麻章區大力支持高校、研究院所與知名企業在麻章創辦新型研發機構,引導本地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支持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建設創新創業平台。目前,全區擁有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博士后及博士工作站7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9家。
“百千萬工程”風帆正勁,校地合作揚帆啟新程。麻章區將進一步加強與駐地高校黨建共建、人才合作,統籌發揮各級各方資源力量,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找准優勢、精准發力、形成亮點,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綠美麻章樣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