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抗癌團”在行動

沖破乳腺癌“隱匿性”“年輕化”魔咒

2023年08月22日08:54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最近,知名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在網絡上發視頻自述了自己九個月的抗癌經歷,並表示不要將疾病看作一種人生的羞恥,得了這樣的病就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這是不對的。“我認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態,疾病不能帶來羞恥,而應該帶來愛。”

抗癌團、抗癌社區、抗癌超話……在社交媒體的世界裡,不幸染癌的病友們找到了自己另外一個溫暖的家。

初次見到鄭海瑩的人,很難把她跟“十年癌症患者”這樣的詞聯系起來。46歲的她面色紅潤、嗓音洪亮,走路甚至都踩著鼓點,一問才知道,她是跳現代舞的。

其實她已跟癌魔抗爭多年。2013年正值本命年的鄭海瑩感覺自己左乳房有點疼。這個年齡正是打拼之時,忙碌的她也沒太放在心上。等抽空去醫院做檢查,即被醫生直接留下住院,最終確診為乳腺腫瘤。從踏進醫院大門到完成手術一共隻用了三天,她連震驚或者傷感的時間都沒有。

和大部分癌症患者一樣,鄭海瑩做完手術就開始了放化療,強烈的化療反應讓她吃不下飯、喝不下水,甚至一聽別人說“喝水”這個詞就要吐。“別人吃飯時我干脆躲開”,她帶著一絲苦笑回憶道:“要不我得吐,她們也受不了。”

除了吐,還有件事讓鄭海瑩覺得挺尷尬:一吐就容易尿褲子。她有時忍不住在回家的出租車上就吐了、尿了……那一刻她想到了死,但想想丈夫的支持與家人的期待,她還是挺過來了。

歷經8次化療、25次放療后,鄭海瑩身上的癌細胞被壓制住,這十年沒再復發。“今天回想起來,感覺像是講別人的故事一樣。”她對著鏡頭笑了:“你看,除了半年一次檢查,今天我身上哪還有癌的半點影子?”

“早期沒有症狀,確診即晚期”:乳腺癌魔咒之“隱匿性”

患癌是不幸的,但在全球每年200多萬新發的乳腺癌患者中,鄭海瑩算是幸運者。總部設在法國的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全球癌症觀察(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數據顯示,僅2020年一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達226.14萬,死亡病例高達68.50萬,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

具體到中國,情況也不樂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0年中國女性新發癌症病例數209萬,其中乳腺癌患者高達42萬,以20%位居女性腫瘤第一。而且多家機構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幾年間,全球與中國的乳腺癌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高度常見,這是乳腺癌殘酷的現狀,乳腺癌已經成為中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上海美華婦兒醫院醫生蔣莉莎博士長期研究乳腺健康問題,她表示,與其他癌症比起來,乳腺癌有幾個特別殘酷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前期症狀隱蔽。“有些患乳腺癌的女性往往初期沒有症狀,等確診時卻已是晚期。”蔣醫生痛惜地說,她在研究及接診中見過不少這樣的年輕女性,確診即為二期三期,治療不容易取得滿意的效果。

患者杜慶潔就經歷了類似的情況。2013年她37歲,在一家瑜伽企業擔任負責品牌推廣的副總,家中有個1歲的寶寶。但就在她籌備中國國際瑜伽大會、試穿服裝時,忽然摸到左乳房上有個長條形的腫塊。

她做了加急B超,又在醫生安排下增加了穿刺檢查,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在癌症臨床上,“浸潤”意味著癌細胞已經突破了最早的原發部位,“浸潤”到了周圍組織,浸潤時間長了就會多部位或者多器官的轉移和擴散。為遏制腫瘤繼續生長,醫生為杜慶潔做了切除手術,從切除的病理切片中判斷出她的病情已經進展到了二期。好在杜慶潔的激素受體呈陽性,這意味著她能夠使用激素治療。

杜慶潔是幸運的。在9個月內,她咬牙挺過了6次化療和25次放療,后續又堅持治療,總算躲過了癌魔的致命一擊。10年過去了,杜慶潔不僅活得好好的,還一直運營著自己的“鏗鏘玫瑰戰友團”,鼓勵別的乳腺癌患者積極治療、戰勝病魔。

比杜慶潔晚確診四年的小白就令人唏噓了。小白全名張雪嬌,長春人,長期在廣州做心理咨詢師,是顧客眼中開朗陽光的女孩。2017年9月,她因為扭傷腳去醫院看病,順便做了個乳腺檢查,結果卻顯示乳腺癌三期伴淋巴結轉移。

相信即使不懂醫學的人,看到“三期”“轉移”這些字眼也會心驚肉跳,但小白依然樂觀對待。她積極接受保乳治療、化療,還搬到廣州郊區一個山清水秀、“有森林也有陽光”的地方多呼吸新鮮空氣……

2018年11月3日,在歌手汪峰廣州巡回演唱會現場,汪峰對著話筒說了整整兩分半鐘的感言,祝坐在觀眾席上的“小白”早日康復。“她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相信,生命的力量是多麼的可貴。”但癌魔還是露出了它猙獰的面容。2019年9月2日,小白的微博最后一次更新,卻是一張訃告。照片上的小白穿著職業裝笑容明媚,但她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最美的時節奪走她們的生命”:乳腺癌魔咒之“年輕化”

如果你注意到小白、鄭海瑩、杜慶潔的年齡,就會發現她們都是三十多歲患上的乳腺癌。

這正是乳腺癌的另一個殘酷之處:年輕化。癌症的本質是細胞的無序增生,一般年齡越大細胞越容易脫離控制、患癌風險也就越高,所以很多癌症的高發年齡段都在50~60歲,但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較低且顯示出年輕化趨勢。

曹天澤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乳腺外科擔任主任醫師,他表示,我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位於45~54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上海直轄市、台灣地區等地更是呈現出與歐美發達國家類似的“雙峰”特點,即65~74歲又出現一個乳腺癌發病的小高峰。

北京市世紀壇醫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艷萍也表示,自己在過去一個月內接診了兩名三十多歲的乳腺癌患者。在有來醫生平台上,吉林省四平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主治醫生周文君表示,僅在今年春節后半個月,科裡就接診了三名年輕的乳腺癌患者,其中一名27歲、兩名29歲。

可以說,乳腺癌已經盯上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小白的生前好友、廣州優醫匯門診部主任譚秦東就此感慨:“乳腺癌的殘酷,在於往往在女子最美的時節奪走她們的生命。”

業內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乳腺癌發病率年輕化與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習慣的變遷有很大關系。曹天澤醫生表示,乳腺癌的風險與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在現代社會生活條件下,女性的性成熟出現一定的提前趨勢,這就導致很多女性在十幾歲就面對較高的雌激素水平。”另一方面,“生育和哺乳是乳房的保護性因素,會階段性降低雌激素水平,從而降低乳腺癌發生風險,但現代社會中的女性結婚普遍晚,生育次數減少,這也導致了年輕女性乳腺癌的高發。”曹天澤表示。

李艷萍醫生則認為,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乳腺癌的發生。少吃高油高鹽食物、加強鍛煉、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這一切行為都有助於降低得乳腺癌的概率。她特別提醒,年輕化指的是乳腺癌年輕患者增多,並不意味著老年患者風險降低,圍絕經期婦女依然是高危人群,有必要加強檢查防止出現問題。

“鏗鏘玫瑰”在行動:依靠團體力量打破乳腺癌魔咒

良好的心態是抗癌成功的關鍵,乳腺癌也不例外。良好的心態又往往來自團體力量給予的勇氣。或許由於女性愛交友的天性,乳腺癌患者組建的病友團尤其多。

杜慶潔創辦的“鏗鏘玫瑰戰友團”就是這樣一股力量。十年過去,杜慶潔還記得病友團初創時的情景:她入院治療后心態一直不錯,也經常有人來聊天,但隔壁病床的姐姐就要死要活的。有天晚上杜慶潔睡不著,跟姐姐聊了一晚上,竟然把她說動了,不再想著從醫院天台上跳下去,而是忍著疼接受了化療。

更神奇的是,姐姐不僅不想死了,還成天守在醫院的微波爐旁邊,看哪個姐妹不願意吃飯就勸:要活下去啊!這點疼算得了什麼!

一晚長談能挽救一條生命,那多談談是不是能拯救更多?杜慶潔覺得應該做件更有價值的事。2013年7月,她在自己的化療結果還不明顯、生死未卜的情況下,便開始籌劃成立病友團的事。她想為這個團起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名字,就從田震的歌曲《風雨彩虹 鏗鏘玫瑰》中摘了一句﹔“病友”總顯得有點弱,就改成了“戰友”,大家都在對抗癌魔的戰壕裡嘛!

於是“鏗鏘玫瑰戰友團”這個名稱響亮的小組織就成立了。后來杜慶潔自己控制住了病情,就帶“戰友們”到處學習經驗,再拿回來用,勸說更多的患者姐妹不要放棄。目前她們的團隊一共有3000多名注冊會員,其中63人自己病情控制住后自願接受培訓,做疏導工作,成了更多“戰友”的守護天使。

從2015年到2019年新冠疫情暴發前,杜慶潔和她的“戰友們”一共做了6000多次巡訪,盡自己能力,一名又一名地勸說患者,與醫生一起挽救生命。就在筆者去探訪的前一天,一位70歲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差點因為經濟原因要放棄治療,被杜慶潔和小姐妹們勸了半下午,老人家才回心轉意。

而這樣的抗癌團,在各大醫院的乳腺外科裡還有很多。微博上的乳腺癌超級話題在不斷更新,如今已經有1.3萬名用戶加入,每一位用戶都被稱為“仙女”。患者和家屬們在這裡分享病情的最新進展與治療心得,很多醫生也會在這裡答疑解惑。

與此同時,從政府層面的預防干預措施日益強大,預防優先於治療的防病理念也越來越多地被各地方政府重視起來。

2021年12月,國家衛健委為提倡“兩癌篩查”政策,實施了“兩癌”免費篩查方案,為了徹底消除宮頸癌、及早發現乳腺癌,國家免費“兩癌”檢查項目要求最大化在3年一個周期內將轄區35~64歲的婦女篩查一遍,將篩查間隔定義為3年﹔

2022年1月18日,國家將乳腺癌篩查對象由農村適齡婦女擴大為城鄉適齡婦女,優先保障農村婦女、城鎮低保婦女﹔

2023年4月8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發布新版乳腺癌診療指南,強調早期篩查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鼓勵各地公共衛生健康部門多組織篩查。

再狡猾的殺手,也休想沖破越來越堅實的抗癌防線。

在採訪中,鄭海瑩、杜慶潔兩位昔日的乳腺癌患者,勇敢面對鏡頭,講述了她們與病魔抗爭的故事,用親身經歷鼓勵患病姐妹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勇敢面對癌症病魔,用自己的抗爭努力走出人生困境。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宿琳 蔡冷玥

項天歌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