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看粵美丨打開800年前的海底“時光寶盒” 【3】
2023年07月10日09:44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 |
圖為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花卉綬帶紋“德”字醬釉四耳罐。南越王博物院在整理南越國宮署遺址宋代建筑基址資料時,確認宋代廣州公使酒庫的位置,其出土大量戳有“酒墱”“醇酎”“清香”等與酒有關的印文、印花醬釉罐,其器型、 釉質釉色、胎質胎色、印文印花、制作技法與“南海I號”出水部分醬釉罐高度相似。這一發現明確了“南海I號”來過廣州,並且最后從廣州離岸。南越王博物院供圖 |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近日,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從廣州出發——‘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在廣州市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正式開幕,向公眾共享“南海I號”新發現。
據了解,“南海I號”古沉船是中國目前最大、最完好的沉船考古發掘項目,被譽為“海上敦煌”。2022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發現,明確“南海I號”古沉船部分醬釉罐產自佛山南海奇石窯和文頭嶺窯,實証“南海I號”曾經到過廣州,並最終從廣州港離岸。
“‘南海I號’古沉船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繁盛的一個縮影,一個符號,一個象征。”本次展覽主創人員之一、南越王博物院(西漢南越國史研究中心)研究部文博館員潘潔表示,早在先秦時期,廣東一帶的先民就已經和南亞、東南亞地區進行交往,到了宋朝,海上絲綢之路則更加興盛。
潘潔介紹,廣州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是中國古代幾大海港中唯一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是罕見的見証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始終的重要城市。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形成了以廣州港為中心,香港、澳門等地為中轉的多層次貿易港口體系。本次展覽利用實物和史料,將粵港澳三地的遺產點及相關歷史信息、故事進行有效串聯,立體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在大灣區留下的足跡。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8日。
![]() | ![]() |
(責編:寧玉瑛、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