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陽江啟動

2023年05月18日19:02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5月18日電 (朴馨語)17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陽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廣東省主會場活動在陽江啟動。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梁文棟 攝

據了解,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旨在說明博物館對於構建美好生活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同時,粵港澳繼續保持緊密聯系,加強合作,進一步弘揚灣區文化,展現嶺南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豐富多樣的藝術,共同實現人民最美好的生活願景。

2022年,廣東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博物館數量和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共有備案博物館377個,博物館定級總量居全國第二位,藏品總數居全國第四位。廣東作為全國博物館改革唯一試點,為全國博物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開展探索。

“博物館之夜”文藝展演現場。梁文棟 攝

據介紹,本次廣東主會場活動為5月17至18日兩天,其中17日晚同步舉行啟動儀式和“博物館之夜”文藝展演。18日,主辦方推出了非遺集市、文物鑒定、博物館和文創參觀鑒賞,打卡文旅游徑等活動,通過陳列展覽、社教活動、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更鮮活地親近公眾。活動精彩紛呈,具有以下亮點:

一、“博物館之夜”。“博物館之夜”文藝展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海絲尋夢”,海絲之路原創曲目,以歌舞+情景劇的古典表演方式,反映海絲文化底蘊。第二部分“致敬水下考古人”,首先以詩朗誦的形式全面回顧總結水下考古人的奮斗歷程,概括海絲文化的內涵,提煉船語精神。第三部分“文博盛會”,歌曲《碧海藍天陽江游》帶領觀眾領略陽江全市風貌﹔《博物館印象》用沙畫描繪全省十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特色建筑,展望廣東省文博事業﹔廣東方言原創說唱《嶺南文博美美與共》,用港、澳和省21個地市的方言以說唱的藝術形式表現各地特色文化等等。

二、博物館“VR”游。省內多家博物館都對精品展陳進行3D掃描與數據共享,制作移動端展示網站。為使群眾可以遠程享受公共文化發展的相關成果,切身感受“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主辦方還收集這些精品展覽為觀眾提供線上雲展覽服務,於活動日當天上線廣東省18個地級市83家博物館VR展覽項目149個。

三、數字藏品發布。數字藏品已經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手段和載體。博物館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機構,通過數字技術,能讓廣大觀眾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博物館的珍藏文物。廣東省多家博物館發布一批優秀的數字藏品,這些數字藏品包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為廣大觀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文化體驗。

嘉賓參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梁文棟 攝

四、“漠陽味道”“非遺集市”及廣東省文博文創展。5月18日當天,市民還可以限額免費進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參觀,博物館的文創街內設有展示區,集中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文創聯盟成員單位、博物館相關產品與技術商特色文創產品,並設有“漠陽味道”展區展示和制作陽江本土美食和特產,可以免費試吃本地特色小吃。同時還設有“非遺集市”展區展現茶藝、陽江風箏、漆藝、陽江龍頭制作的非遺技藝。

五、博物館可持續發展之旅——文旅游徑。活動推介了海陵島的海絲文化旅游線路,參會領導及嘉賓共同考察了臨海環島生態棧道和博物館。

此外,在啟動儀式上,還公布了2023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項目、第四屆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名單以及2023年廣東省“博物館進校園”優秀教育活動“十佳”項目,並確定中山作為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廣東省主會場,舉辦了主會場旗幟交接儀式。

(責編:朴馨語、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