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一毫米”打磨出“世界一流”

2023年05月04日09:06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汽車設計師是站在人和技術中間的一個職業,給人和技術嫁接一個更好的橋梁,創造一個更好的界面,讓人能夠享受到技術發展的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反哺產業,讓產業得以源源不斷地發展。”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說。

今年,廣汽研究院概念與造型設計中心(以下簡稱“廣汽設計中心”)獲頒“全國工人先鋒號”。這支400余人的專業團隊始終堅持“引領式”創新模式,具備“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設計實力,成員平均年齡僅為32.3歲。秉持設計驅動創新,廣汽設計中心不斷輸出高水平設計作品,以持續的突破創新,在國際汽車設計領域產生重要影響,為中國設計在世界車壇建立了顯著的地位。

“堅持眼見為實”

空曠的室內場地裡陳列著三台等比油泥模型車身和一個座艙油泥模型,油泥模型師侯永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都要根據最新設計修改意見進行造型調整,最終油泥模型的光影品質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內。“堅持眼見為實,這樣在數字模型進入量產轉化階段時,能有效提升油泥模型和數字模型二者的轉化效率。”侯永解釋這1毫米的訴求。

在Hyper GT車型設計階段,侯永與油泥模型相伴了約6個月時間。與以往燃油車不同的是,這款車在形面處理上更需要簡潔度和美感,以契合純電車的整體風格,團隊對於形面如何塑造、高點放在什麼位置,都經過了無數次嘗試和反復推敲。

油泥模型是考驗耐心、高精度標准的技術活。油泥模型師既是將設計落地、將圖紙化為實物的藝術家,也是從實際工程學角度衡量設計作品、憑真功夫還原建模數據的技術型工人。

“設計師和其他工程領域的人員有一定差異,我們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都與其他工程師不一樣。”張帆說,為了讓設計人員保持專業特點、專注產品設計,廣汽研究院也給了不少“特別待遇”,例如格外寬敞、用心裝飾的辦公環境和兩米長的大桌。

這份重視正是廣汽設計中心能實現“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關鍵。2011年,張帆離開德國奔馳,回到中國加入廣汽,彼時中國品牌意識到必須要走自主發展這條路,但借助什麼樣的力量走?當時大家還沒能找到一條清晰的路徑。張帆所做的是迅速擴充設計團隊、建立體系,梳理工作方法流程、建立標准。

張帆指出,廣汽在中國車企中較早建立起成體系的、以原創為目標的設計隊伍,從當初的二十幾人,到現在全球超400人,廣汽設計中心擁有一支體系完整、分工明確、效率高、戰斗力強、人員配置較豐富的團隊,以廣州為中心,輻射上海、洛杉磯和米蘭,實現設計研究至設計產業化的全流程價值創造。

全球化視野與人才支撐

“2016年,廣汽研究院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設計車型,快速地支撐了廣汽自主品牌的發展。”張帆回憶。多年來,廣汽產品設計不僅市場反響好,還頻頻被行業專業機構認可,傳祺GE3、AION S和AION Y三款車都分別獲得中國外觀設計金獎。

目前,廣汽設計中心已先后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廣東省工人先鋒號、中國外觀設計金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廣東省“省長杯”、IF設計獎等國內外知名設計獎30余次。

成績的背后是廣汽設計中心已經形成的完善體系標准、不斷被激發的創新活力。除了廣泛吸收各類設計人才,廣汽設計中心建立了18個細分專業領域,各個專業領域之間分工協作、齊頭並進。同時,對所有項目都推行評審制度,設計作品共同“競標”,設計師不斷保持競技狀態,“勝者”能取得極大成就感與獲得感,從而建立起具有良性競爭氛圍的工作機制。

在張帆看來,在電動化浪潮到來之際,新舊技術、新舊風貌的對比更加明顯,“為了給我們設計師提供更好的視野和平台,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形成對全球汽車文化和創新的捕捉視角,我們在2018年開始全球化布局”。

目前,廣汽設計中心形成了在廣州、上海、洛杉磯、米蘭的“三國四地”國際化布局,夯實設計創新體系,支撐廣汽設計中心整個平台站位的不斷提高,獲取資源能力以及創新轉化應用能力的提高。“在這個基礎構架之上,我們注重提升設計師的個人能力,通過‘三國四地’的據點形成一個良性的四地設計師交流、交換機制,讓平台時刻處於積極的、動態的、開放的狀態,積極創新,走向未來,也為廣汽國際化積蓄力量。”張帆說,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就是廣汽設計中心的“衛星工作室”,“它最重的資產就是人”。從廣州出發,不斷有設計師去“充電”,與當地文化、潮流碰撞。

設計是人與技術之間的橋梁,是從新技術到新產品的必經之路。“中國車企全面崛起的一個重要支撐,就是開發產品設計實力的極大提升。”張帆感慨道,“我們的使命就是通過優秀的原創設計,幫助廣汽自主品牌在市場中取得成功,幫助中國品牌在世界上取得成功,讓中國的汽車工業能夠佔據更重要的位置,也讓中國的汽車設計和汽車設計文化能夠影響全世界更多的消費者。”

南方日報記者 魏泓泉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