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讓鄉親有“醫”可靠、有“呼”即應

2023年01月23日08:2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有症狀及時就醫,注意休息別著涼。”大年初一一早,韶關市武江區西河鎮馬屋村衛生站,鄉村醫生馬七娣安慰著患者。

扎根基層三十余載的她,跟村民們如親戚一樣熟絡,“臘月二十五以來,返鄉人員比較多,衛生站就診量增加不少,每天從早忙到晚”。

這是廣東不少基層村醫忙碌的縮影。春節假期,游子陸續返鄉,農村是否能夠應對人員流動加大帶來的疫情防控壓力?記者走進基層一線進行實地探訪。

村醫來“串門” 守護“不打烊”

在馬屋村,小小的衛生站成為守護轄區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連日來,除日常接診,馬七娣還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診療服務。“有時半夜裡,周邊有村民不舒服,我也立馬拿起醫療箱就趕過去。”

“馬醫生對我們很關心,前段時間我感染了新冠病毒,她特意上門為我治療,還專門帶了血氧儀給我。”86歲的馬屋村民何阿婆說,病好了后,馬醫生還是定期上門復診,“我感到很安心。”

走進西河鎮衛生院,看病的村民不多,挂號、候診、就診和取藥的過程有序高效。“我們鎮衛生院和各個村衛生站在春節期間會正常開診。”西河鎮衛生院院長鄧偉華介紹,針對轄區有基礎疾病又行動不便的重點人群,按需分配指脈血氧儀,並安排專人定期監測健康情況。

此前,面對可能到來的返鄉就診高峰,韶關通過培訓將全市1340個村衛生站建設成發熱診療點並納入統一管理。同時,優先為基層醫療機構動態儲備中成藥、退熱、止咳類藥品,並擴大吸氧和血氧監測服務,在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氧療區,讓農村地區接診發熱患者的能力得到快速擴容提升。

冬日的早晨裡,同樣忙碌的還有潮南區隴田鎮石坑村衛生站村醫方展文。

做好農村疫情防控,關鍵就是“藥能下去,人能上來”。為保証每位村民都能按時領到退燒藥,方展文前些天就忙碌了起來,統計人數填表上報、到鎮衛生院取藥、分裝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石坑村衛生站近期還開設了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症狀的患者接診通道,大大方便村民就醫,有效緩解了醫療壓力。”石坑村黨委書記方少偉說。

千名“跑腿俠” 服務暖人心

急需送醫或買藥怎麼辦?行動不便如何買菜?茂名茂南區1500多名村(居)干部、駐鎮幫鎮扶村隊員等化身“跑腿俠”,代老人買藥拿藥、幫村(居)民買菜,打通了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最后一公裡”。

“李伯,不舒服就打電話給我們,別出門,我下午再來看你,家裡缺啥我給你送過來。”“好好,你們也注意安全。”大年初一一早,“跑腿俠”王彬囑咐鄰居留意李伯情況后,又趕往下一家。

“村干部每天都會上門看望我,前兩天還幫我去鎮衛生院備好了腦梗的藥,沒空過來也會給我打來微信視頻電話,聽一聽我的聲音,看看有沒有什麼事需要幫忙,熱心!能干!”茂南區山閣鎮福居村委蘇屋垌村73歲的鐘文基談到村裡的“跑腿俠”,贊不絕口。

除了做好返鄉人員排查、聚集性活動管控、疫苗接種等工作,這支由鎮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駐鎮幫鎮扶村隊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組成的“跑腿俠”服務隊,還摸清了全區各鎮村(居)高齡、基礎病情重、孤寡空巢老人或殘疾人的健康狀況、用藥和生活用品需求。

每2名“跑腿俠”為一組,茂南9個鎮152條行政村都建立了“跑腿俠”隊伍,1500多名成員走村串戶,全力保障疫情下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

不止在茂名,今年1月1日起,韶關南雄建起社區“大黨委”機制召集志願者走訪重點人群,雄州街道11個城市社區大網格已基本完成重點人群摸排走訪。

當前,韶關已完成全市37萬余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狀況摸底調查,並廣泛動員鎮村干部、基層醫療機構、鄉醫等,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分類來管理 關懷老年人

“臨近春節,村干部每天會通過實地走訪、電話等形式,詢問我和母親的身體情況。母親92歲了,患有疾病,我也有66歲了,村干部讓我們盡量不要出門,有需要就找他們。”梅州興寧市羅崗鎮霞嵐村村民黃慶明說。

這樣精准的關懷源於梅州市提前部署開展的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工作。不僅摸清65歲及以上老年人合並有基礎性疾病患者的底數,還根據重點人群的身體狀況分類管理,紅色是重點人群,黃色是次重點人群,綠色是普通人群。

霞嵐村村支書黃相將介紹,對紅色重點人群進行每周三次隨訪,黃色重點人群每周兩次隨訪,對綠色普通人群加強健康指導。“我們對重點人群特別關注,尤其是對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人員,及時組織到醫療機構救治,並優先治療。”黃相將說。

在農村地區重點人群健康調查的基礎上,梅州市衛健部門要求每位重點人員“有人管、有人問、有人服務”,並為重點人群開通就診綠色通道,最大程度降低重症率、死亡率,保障重點人群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服務。

“東廂村65歲以上的老人有1000多人,八成是有基礎疾病的重點人群。”梅江區東廂村村干部黃璐介紹,村“兩委”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運用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等方式,點對點聯系到戶到人,將疫情防控工作做細。比如,設立村互助微信群和“睦鄰寧好”愛心藥箱,方便有急需群眾相互照應﹔組建網格員和志願者隊伍,幫助特殊人群救急或子女不便回家的老人採買物資﹔村衛生站醫生及醫生志願者組群,隨時回應村民咨詢和問診。

南方日報記者 吳思旻 楊金鳳 張柳青 唐音 葉志強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