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粵港澳合作辦學再落子,將在科研教學等方面系統性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何不同?

2022年08月16日10:43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半個月之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就將迎來她的首批15個碩博士專業的學生。從2019年9月項目正式動工到今年9月正式開學,短短3年間,港科大(廣州)從無到有,即將翻開辦學歷史的新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獲批設立的第一所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實施后廣州落成的第一個重大項目﹔是廣州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第一所合作辦學機構。作為一所新創辦的大學,港科大(廣州)已經創下多個“第一”。

港科大(廣州)如何將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的優勢最大化?在科研、教學等方面的系統性創新如何開展?粵港澳三地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加快融合將呈現哪些新的趨勢?

升級——

“香港科技大學2.0”來了

“我們並不是簡單地復制港科大,而是要做一些過去做不到的事情。”從籌設到正式設立,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在多個場合提及,港科大(廣州)將與香港科技大學(下稱“港科大”)共同構成“港科大2.0”。

創立於1991年的港科大,是香港在上世紀80年代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創辦的大學,也是一所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相比於香港其他高校,港科大建校至今僅30年,而其全球排名節節上升,成為被世界認可的年輕大學。

近年來,港科大積極推動融合學科發展,開創嶄新的前沿學科,以回應社會發展需求。

港科大(廣州)的籌設正體現了這一點。“如今,港科大所發展的融合學科創新理念,將在港科大(廣州)的土壤中生根並更茁壯成長。”港科大校長史維表示,兩校雖為獨立法人、財務獨立,但將在學術規范、師資水准、課程品質等方面保持一致,互補且協同,讓兩校的同學能更好把握這個科創年代的機遇。

“兩校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開展合作,所有學科互不重疊,港科大(廣州)重點發展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和前沿學科。”倪明選說。

從人才培養范式到教育理念,港科大(廣州)都有創新。

“和同學們一起剖析,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答案,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有干勁。”近日,在港科大(廣州)正式開學前舉辦的暑期活動“紅鳥挑戰營”,學生閆靜和來自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同學一起調研項目、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興趣盎然。

“我們在教學方面做了極大的改革。”對於人才培養,倪明選認為,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能創造問題、找出問題,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

因此,港科大(廣州)改變了傳統的課程設計和教學評價,全面採用“模塊式”的課程超市。也就是說,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研究需求自主設計個性化課程,打通學習脈絡。

港科大(廣州)還開創了新的學術架構,以“樞紐”(Hub)和“學域”(Thrust)取代傳統學科學術架構的“學院”和“學系”,著力推動學科交叉融合。

“在港科大(廣州),所有教師的辦公室都不再按照傳統的學院和學系安排,而是隨機分配,鼓勵不同學科領域教師多交往、多交流。”倪明選表示,學校下設多個主題性質(Theme-based)的科研中心,由學校實施一級管理,將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師組合在同一個實驗團隊中,鼓勵他們為解決復雜問題做出貢獻。

同時,學校採用多序列的教師聘用和發展路徑,設立教學科研、教學、研究、工程師等序列,支持不同背景、經歷、專長的教師發揮所長,在融合學科的科研、育人方面協同互補,碰撞創新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港科大(廣州)的師資團隊不乏“大咖”助力。其中,港珠澳大橋前總工程師蘇權科加盟學校的智能交通學域,將協同數據通信、傳感、自動控制、心理學等一批教學科研人員,研究下一代三維空間智能交通問題的協同系統性解決方案。

布局——

廣州首所合作辦學機構落地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教育支撐。廣州作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高校林立,大學生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提升地區高校建設水平的職責使命重擔在肩。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廣州“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的重要任務﹔

2021年,《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明確,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大力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

2022年6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要穩步推進粵港澳教育合作,支持依法合規引進境外一流教育資源到南沙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時隔兩個月,廣州邁出從“0到1”的堅實一步。“港科大(廣州)的落成,標志著宏偉藍圖正逐步變成美好現實。”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馬曙說。

港科大(廣州)是一所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型大學。學校將融合內地與香港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推動當地乃至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打造兩地合作辦學示范。

開拓創新,需敢為人先。廣州全力推動港科大(廣州)建設,劍指世界一流。

廣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爽表示,廣州將給予港科大(廣州)更加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同時,將積極為學校爭取更大更靈活的招生自主權,特別是爭取面向港澳學生的多種類型自主招生政策,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學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就學。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港科大(廣州)的順利開辦,將助力廣州高等教育布局優化,粵港澳大灣區高端人才、科研成果、產業信息等重要發展要素更充分涌流。

“廣州將持續引進港澳及境外一流教學資源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全面打造高等教育開放試驗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馬曙說。

融通——

粵港澳合作辦學機構不斷擴充

放眼全省,港科大(廣州)是第3所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是廣東第5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境外)合作大學。

自2010年起,廣東承擔內地唯一涉港澳的國家級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內地與港澳知名高校合作辦學”項目。近年來,廣東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范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更是加快推動世界高水平大學特別是港澳高校來粵合作辦學。

其中,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下稱“UIC”)、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創了內地與香港高校合作創辦大學的范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也相繼落子。

“融通”是這些合作大學的鮮明特點,是大灣區打造教育高地的關鍵詞。

2005年,UIC在珠海誕生,成為最早落戶大灣區的合作大學。學校推行博雅教育,講求文理兼通,推行小班教學,注重師生互動。“學生是博雅教育的核心,把學生培養成兼具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可用之才,是大學的首要目標。”UIC校長湯濤說。

在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採用書院制,所有學生分別隸屬於一所書院,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包括逸夫書院、學勤書院、思廷書院和祥波書院。以書院打破學院和專業的界限,學校將不同學科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促進師生密切交流,朋輩一同成長。

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發展下的新興產物,合作大學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不斷深入。

通過推動合作辦學,廣東加速高水平、開放型、國際化高等教育資源聚集,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格局呈現全新面貌。截至今年2月,廣東擁有中外、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機構15個,本科層次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8個。

步伐還在不斷加快。根據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將新建3-5所粵港澳合作辦學機構,新設3-5所不具法人性質的合作辦學機構和聯合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一批港澳優質高校加快推進來粵辦學。其中,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日前已獲批籌備設立。

資源融合提速,發展勢頭迅猛,在廣東,合作辦學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加快大灣區教育全方位融合,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一條新路,持續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注入新的活力。

南方日報記者 姚昱旸 陳理 卞德龍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