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2086個村(居)全部依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

2022年04月12日08:46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村規民約“約”出新活力新傳承

白雲區大田村修訂了村規民約,將保護樹木、禁止亂砍濫伐寫進村規民約之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

  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是村(社區)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行為規范,也是健全和創新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村(社區)民文明素質的有力抓手,是推動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高度重視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工作,將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工作納入每年工作要點,統籌組織、財政、司法等部門合力推進。隨著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治理作用深入推進,廣州各村居“約”出基層治理新風尚、新活力、新傳承。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2086個村(居)全部依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有力涵養城鄉居民生態環保、歷史文化傳承意識。

  新風尚:普遍制定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

  位於黃埔區的龍湖街逕下村是全國美麗鄉村,每逢周末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來,但隨之而來的是亂擺亂放、垃圾亂堆、店鋪風格雜亂、收費標准不一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居民普遍關心的痛點難點問題,逕下村村委會以《村規民約》為抓手,通過依法依規修訂《村規民約》,將人居環境、自主經營行為、建筑施工等行為要求納入新的《村規民約》,有效規范村民旅游經營行為,促進村庄秩序的安全穩定。

  如今的逕下村,村美人靚,展現出“靜美逕下”新風貌,收獲游客更多好評,先后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廣州市美麗鄉村。

  據悉,2019年,廣州市民政局會同七個部門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工作的通知》,指導各村(社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聽取居民意見,依法依規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禁止亂砍濫伐樹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物古跡、傳承民族文化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2021年,市民政局指導新一屆村(社區)委會及時啟動修訂程序,依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並就修訂情況隨機對44個村(社區)開展了實地檢查,確保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務實管用。

  新活力:打造“黨建+文建+自治”品牌

  龍武裡社區位於海珠區南華西街,這個社區依托“1+1+10”黨史研學路線,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建設思路,制定出了熟人社區居民公約,發揮“熟人社區”“楓橋經驗”社會治理模式優勢,打造出頗具特色的“黨建+文建+自治”品牌。目前龍武裡社區已成為示范性和諧社區。

  據悉,廣州各村(社區)黨組織牽頭及時啟動並領導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全過程,由黨組織書記主持,村(居)民會議或村(居)民代表會議等法定程序決議,保証居民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依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后,各黨組織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帶頭模范執行,確保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內化為居民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要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作用,還需發動居民積極參與。廣州各村(社區)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按照程序組織開展修訂工作。通過召開專題議事協商會議,暢通社區組織動員體系,多渠道、多平台收集居民群眾對社區生態保護等方面的修訂意見,確保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廣泛性、代表性和群眾自治性。

  新傳承:講好城鄉社區故事 傳承歷史文脈

  古朴的小橋、寧靜的碉樓……一個又一個故事應“約”而出,向大家述說著廣州這座城市的美好。如增城區新塘鎮東北部的瓜嶺村,有著500多年歷史,村裡的明清時期建筑群顯現出別樣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情調。瓜嶺村制定了各項保護和發展規劃以及村規民約,成立了文物巡護隊伍,常態化做好古建筑的巡查和保護等工作,通過保護歷史文化建筑,為村民留住鄉愁。增城區寧西街湖東村將文化建設的相關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引領熱心居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開設免費鋼琴興趣班、尤克裡裡興趣班,培養本村兒童的興趣愛好,傳播了民間曲藝文化。

  村(社區)還通過組織鄉賢望老、老黨員向居民群眾講述本村(社區)歷史文化故事,開展“我的社區、我的村”“我與大樹共成長”主題征文演講等活動,大力加強生態文明理念、歷史文化底蘊的宣傳教育。白雲、花都、增城等區的村(社區)結合元宵等傳統節日,積極開展“村規民約與保護環境”“延續社區歷史文脈,弘揚好家風”等接地氣的社區主題活動,受到居民群眾的歡迎。全市各(社區)共成立志願服務隊伍2860支,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專題活動或志願服務1.46萬場次,參與或服務居民111.02萬人次。(文/記者全杰 通訊員李銳、廖培金、林應棣)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