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讀懂廣州“新活力”,講好灣區“世界語”——大灣區國際傳播座談會在穗舉行

2022年04月03日08:42 | 來源:廣州新聞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讀懂廣州“新活力”,講好灣區“世界語”——大灣區國際傳播座談會今天在穗舉行

  當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當粵港澳大灣區逐漸吸引全球目光,作為灣區核心城市和嶺南文化中心的廣州,如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灣區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4月2日,大灣區國際傳播座談會在廣州舉行。多位重量級嘉賓從“創作者” “管理者”“研究者” “傳播者”不同角度分享他們的實踐和思考,就大灣區視野下的廣州國際傳播能力和嶺南文化影響力提升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國際傳播如何實現實力和魅力的“雙提升”?與會者建言,廣州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灣區文化認同優勢,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有責任、有使命、有資源、有作為,關鍵是打通共同點、搭建連心橋、豐富工具箱、提升硬實力。

  創作者說

曹雪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2022 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

以設計為媒講述中國故事

冰墩墩后有新作品

  從扎根本土得到贊許,再到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產生反響,曹雪認為設計首先要從身邊開始,服務於這座城市,服務於周邊。而做好傳播的前提是注重內容的打造,與此同時傳播本身也要形成IP。

  曹雪總結了冰墩墩成功的三要素,分別是文化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一是熊貓已經成為中國象征性的文化元素﹔二是藝術性表現在有特定的時代特征和審美特征﹔當它同時擁有前兩者后,商業性也是水到渠成的,也就是“好賣才是硬道理。”

  曹雪透露,正在陸續進行其他大型活動的視覺形象設計工作。“雖然我們隻能向冰墩墩說再見,但隻要我們的創造性思維還在,會創造出更多奇跡。”

 

林帝浣

廣東省動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大學藝術學院教師

用動漫的方式做好外宣

廣東多項IP需加強傳播

  “廣州在全國范圍來說是重要的動漫產業基地。動漫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利用動漫的方式去做好外宣、講好中國故事其實是非常有效的。”林帝浣認為,廣東不少動漫IP都很有特色,但是在海外傳播方面還要繼續努力,需要嘗試探索新的方法。

  林帝浣表示,近年來收集動漫卡牌受到青少年群體的廣泛追捧,有國內的卡牌生產商曾坦言,目前購買的卡牌形象版權多半來自日本,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國漫崛起。

  林帝浣建議,可將卡牌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療愈的一種方式,通過相應的漫畫讓青少年對抗抑郁、對抗焦慮和壓力。

  管理者說

陳旭

廣州市發改委副主任

  首設“十四五”規劃展覽

把文章“寫”在大地上

  在廣州“十四五”規劃主題展現場,設有創新之城、實力之城、樞紐之城、機遇之城等展廳,展示廣州邁向2035年的目標: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在國際傳播中,城市經濟發展傳播是獨特的話題,它常常過於宏大又難以展示。通過打造這個全國首個主要城市‘十四五’規劃展,我們做了小小的探索。”市發改委副主任陳旭分享道。

  陳旭建言,要把讀懂廣州作為讀懂中國的一個切口,除了“十四五”規劃,還可以講好廣州營商環境發展、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等廣州故事,從而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需要載體,他建議謀劃建設綜合性的粵港大灣區國際傳播中心,同時加強對駐外傳播平台的建設

 

郭偉華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辦公室副主任

加強國際傳播

提升廣交會影響力

  去年,第130屆廣交會首次線上線下融合舉辦,向世界交出了一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的中國答卷

  “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對會展業發展和中外企業的經貿合作交流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們要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合力加強境內外傳播,持續擴大廣交會的品牌影響,更好發揮全方位對外開放平台作用,保持對全球企業的吸引力。”郭偉華分享。

  在傳播媒介和宣傳渠道方面,廣交會充分利用“2+9”官方宣傳平台和“8+5+1”全球新媒體集群,並通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我駐外經商處、180多家全球戰略合作工商機構向採購商傳遞資訊,組織系列供採對接和貿易推廣活動。“同時,我們更多地利用‘外媒外嘴’壯大傳播聲勢,講好廣交會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郭偉華說。

  研究者說

陶韶菁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以文化自信講好灣區故事

打造國際傳播廣州模式

  陶韶菁建議,在內容生產、平台分發、受眾分層、效果評估的全流程環節上,要以傳播新技術為支撐,把握其高度技術驅動性,如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引領等等特征,打造國際傳播“廣州模式”

  她還透露,接下來,華南理工大學將重點打造國際傳播理論工程、國際傳播示范工程、國際傳播人脈工程、國際傳播人才工程等“四大工程”。“我們希望未來能成立國際傳播的高端智庫,把廣州模式和話語體系清晰地表現、建檔和構建出來。”

 

段淳林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用“工程師思維”助力國際傳播

數據驅動也要內容為王

  在段淳林看來,可以在“內容編輯思維”上增加“工程師思維”,以數據驅動為基礎建立一套精准的國際傳播系統,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計算國際傳播能力”

  “這不僅是數據驅動,也需要用戶驅動、內容驅動,而且必須內容為王。例如‘冰墩墩’可以成為國際傳播‘元宇宙’中重要的設計元素。”她說。

  段淳林還提出,把企業和它們的品牌、產品納入城市國際傳播的主體中。“產品出海、品牌出海,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廣州城市形象的出海。企業不僅在輸出產品,也是在輸出中國的形象。因此提升企業傳播能力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工程中重要的一環。”

 

侯迎忠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廣州城市輿情治理與國際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用好廣州紀錄片節平台

向世界展示立體灣區

  2020年,侯迎忠帶領團隊根據182家外媒數據完成了一項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輿論研究。研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輿論中存在“經濟形象突出”“偏重中心區域形象構建”“精英階層話語敘事”“正面形象穩定”4個特點

  他建議,深挖歷史文化根源、創新形式展現灣區人文風貌,強化區域聯動、以中心城市帶動灣區形象拓展,深化公共傳播意識、多元化主體參與共塑灣區形象,精准投放議題、滿足國際受眾需求。

  侯迎忠認為,紀錄片以其較強的的真實性,正成為中國在跨文化傳播語境中一抹亮色。“廣州有國際紀錄片節這個很好的平台,紀錄片出海是一個提升灣區、廣州立體形象的手段。”

 

羅昕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廣東省新聞金鐘獎獲得者

廣州新聞發布會已成為

廣州城市形象名片

  羅昕介紹,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組織團隊對於2020年至2021年期間的417場廣州新聞發布會進行梳理、分析、總結,發現廣州新聞發布會具有反應迅速、發動廣泛、專業規范、科學權威、緊接地氣、引導有力等特點。“廣州新聞發布會已成為廣州城市形象的一張名片和窗口。”

  羅昕認為,做好國際傳播應該要建立全主體、全流程、全渠道、全效果的“四全體系”,廣泛發動公眾傳播。對此,他建議創辦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新聞發布(國際傳播)大賽,創辦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論壇暨榜樣青年評選,扶持培育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意見領袖計劃,邀請西方主流媒體、華文媒體、國外名流、在穗普通外國人士講好中國故事等。

  傳播者說

彭小毛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灣區廣東總站、大灣區總站編委

在“灣區所願”和“受眾所需”間

尋找“最大公約數”

  國際傳播的目標是什麼?彭小毛用“一出兩進”概括。“產品出去,意味著外國人對中國制造有信心。外資進來,是對營商環境、商事制度和經濟體系的更高一級的認同。人才進來,則代表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認可和信心。”

  彭小毛提出遵循“最大公約法則”,在“灣區所願”和“受眾所需”之間尋找一個最大公約數,先明確傳播對象,針對外國人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來設置話題。

  同時要著重建立國際傳播話語權。“在營商環境的國際評估體系中,沒有納入很多大灣區營商環境的亮點,例如多門類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物流體系、強大的治理能力等。我們是否建立自己一套評估體系?確立話語權后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周強

新華社廣東分社副總編輯

增強“嶺南文化自信”

傳播立體全面的廣州

  “此刻,我們正處於做好國際傳播的一個最好的時期。”周強建議,增強“嶺南文化自信”,塑造“三覺”廣州。

  在周強眼中,開放的千年商都是廣州城市底色。在嶺南文化中,廣府文化特別“生猛”,這是在港口城市地理格局中,與西方海洋文化交流交匯形成的。

  如何呈現這種文化特質?周強提議,通過味覺、聽覺、視覺,展示廣州的美食、音樂、建筑等不同文化精粹,從而呈現立體的廣州和立體的嶺南文化

 

呂紹剛

人民日報高級編輯、人民網廣東公司總經理

建立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的

常態化合作機制

  呂紹剛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傳播協同機制。廣州作為廣東省會城市,具有不可比擬的政治優勢和文化優勢,也有作為一個領頭羊的使命和責任,要主動推動大灣區城市的內部協同。

  二是要統籌好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的關系。在傳播好廣州的國際化形象、傳播好大灣區形象過程中,需要把地方媒體的新聞接近性和中央媒體的政治優勢、平台優勢、傳播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

  此外,他還建議要著力傳播好人文灣區的重要主題。“廣州如何引領人文灣區的建設,從而提升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實力,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方向。”

 

任天陽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發揮財經媒體特色

提升全球經濟話語權

  任天陽認為,要發揮財經媒體和全媒體特色,以國際化視野來提升我國的全球經濟話語權,用財經的話語方式講好中國經濟故事。

  “財經新聞是海外精英人士和海外投資機構關注中國經濟的一個窗口。”任天陽介紹了一批成功經驗,如打造海外宣傳矩陣,積極搶佔國際輿論話語權﹔加大海外採編力量布局,派駐外記者,推出視頻欄目﹔與中國香港的媒體和金融機構推出粵語節目﹔打造高端論壇,搭建大灣區企業和國際資本對話的平台。

  文字丨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方晴、張姝泓

  編輯丨一點 陳晨 龍翠珊 一心 肖琦璇

  出品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