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白雲站將於2023年12月完工並具備開通條件

2021年12月20日08:3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車站可伸縮 廣場會呼吸

  2021年12月中旬,正在建設中的廣州白雲站。

  智能整平機器人在廣州白雲站工地上工作。

  不久前備受期待的贛深高鐵開通,河源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深圳至河源坐高鐵最快48分鐘即可到達,到江西贛州2小時內可達。

  相比之下,廣州到河源由於不是全程高鐵,節省的時間還不算太多,不少市民在問:廣州什麼時候也能全程高鐵通達河源?廣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需要廣州站和廣州東站進行高鐵站的改造,而改造的先決條件是,白雲站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從而將廣州站和廣州東站的普速列車運營全部轉移到白雲站,為廣州站和廣州東站騰出空間進行升級。

  18種智能建筑機器人參與建造

  白雲站站房建筑採用“雲山珠水、木棉花開”的建設概念,運用了大量先進設計理念和建筑科技,秉承“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站房建設理念,打造“國內領先、世界前列”的雙一流精品站房。

  白雲站的主設計師之一、鐵四院工程師朱曉曦告訴記者,白雲站創新提出了“可伸縮的車站、會呼吸的廣場”智能概念,採用“方-圓-方”布局,外方為城,內方為站,方與圓之間是兩個“呼吸廣場”。呼吸廣場平時作為舒適宜人的休閑景觀廣場,春運時上方將伸出大型頂棚,變身容納大量旅客臨時聚集並可直接進站的“擴展候車室”,旅客容量可以增大三倍。

  除了“呼吸廣場”,站房周圍的“光谷”也是白雲站智慧元素的一大亮點。站房東西兩側設置“光谷”,各有25片花瓣造型的牆面,營造出木棉花開的形態,增加站房的自然採光,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效果。

  記者在工地上發現,多台粉紅色的“矮胖”機器人正在“開工”。中鐵建工集團項目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杜鵬為記者介紹,這是智能整平機器人在進行混凝土整平作業,“整個白雲站項目底板的20%都是用這款機器人來進行混凝土整平作業的,累計作業量已超過1.2萬平方米。”

  “磨得快,很干淨,還不用我們踩到泥漿裡。”工人李飛介紹,以1000平方米施工面積計算,傳統整平施工需要兩名工人連續工作5小時才能完成,而採用整平機器人隻需要1個人操控,5個小時即可完工。

  據了解,作為全國首批試用智能化建造機器人的鐵路站房建設項目,白雲站總共將有18種智能建筑機器人參與建造。

  三站合體引高鐵進市中心

  近日,廣州市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公開征求《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的公告,透露了未來5年廣州重點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全面強化廣州在國家鐵路網中的地位,實施鐵路樞紐能級提升工程,暢通國際通道,打造聯通全國、輻射東南亞,銜接歐亞大陸的世界級鐵路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中心。

  具體來看,推動形成10條出省通道格局,實現1小時直連大灣區、2小時互通省內、3小時互達泛珠三角、5小時聯通長三角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時,完善鐵路樞紐布局,建設“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五主”為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雲站和佛山西站,“四輔”為廣州北站、魚珠站、新塘站和南沙站。建成白雲站並升級廣州站、廣州東站,構建“三站一體”緊密聯動的中心城區組合樞紐,提升中心區鐵路樞紐整體服務能力。

  短短幾句,無疑將白雲站的重要作用凸顯無疑。白雲站不僅是“五主四輔”中的“五主”之一,還將與廣州站、廣州東站“合體”,構建“三站一體”的中心組合樞紐,全新取代過去“兩站一體”(廣州站、廣州東站)的格局。

  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白雲站將為國家鐵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州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建設者故事

  以匠心相待一磚一瓦一寸一方

  他是“奮斗者”,他是“工作狂”。從業20余年,日復一日駐扎生產一線,精心雕琢每個技術環節。一磚一瓦、一寸一方,都以匠心相待。他就是中鐵建工集團白雲站指揮部副指揮長兼項目經理鐘萬才。

  “從事建筑行業20余年了,從稚嫩到干練,從初試新生到熟練老工,自己逐漸形成了以奮斗為本的價值導向,用心搭建每一座鐵路站房,努力成為城市建設發展的工作者,為城市服務做好基礎保障工作。”鐘萬才說。

  2020年年中,鐘萬才開始負責廣州白雲站工程項目的工作。從站房建設前期開始,面對白雲站復雜的地質情況、超深超大的基坑工程,他帶領技術人員進行艱苦的技術研究和科研攻關。針對復雜地質和超大基坑的施工,他查閱了大量資料,邀請專家進行審查論証,通過深入分析、模擬計算,在溶洞處理、基坑開挖方案、臨近既有京廣線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研究合理的技術方案及措施,為鍛造白雲站精品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秉承科技創新精神,鐘萬才大力推進白雲站科技創新及智能建造,將白雲站建設工程打造成全國首個大規模運用智能化機器人的項目,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及施工精准度。他還大力推行“智慧工地”“流程監控”和“網格可視化管理”等創新技術,實現建筑施工全過程的數據採集、智能分析及智能預警,為站房施工實現“智能建造”提供堅實技術支撐。同時,鐘萬才組織項目廣泛使用太陽能路燈、泥漿零排放系統、智能噴淋裝置和智能交互式無紙化會議系統等一系列智能環保設施,努力做到節能、節水、節材和節電,扎實做好“碳中和”各項工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建筑材料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項目名片:白雲站綜合交通樞紐

  項目定位:

  廣州白雲站位於白雲區南部,為廣州鐵路樞紐“五主四輔”主要客站之一,建成后將承接辦理既有廣州站和廣州東站的全部普速客運功能,也擔負部分高鐵及城際鐵路的運輸功能。

  項目數據:

  未來,白雲站將有多達6條地鐵線交會,包括已通車的廣州地鐵8號線北延段和在建12號線,規劃的廣州地鐵22號線北延線、24號線和佛山地鐵8號線,還有一條預留的東西向新線。白雲站還將配套長途客運中心、旅游大巴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建成后的白雲站將成為站城融合、交通綜合、功能復合、生態結合、智能統合,具有嶺南特色的全新TOD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項目工期:2023年12月,白雲站將完工並具備開通條件。

  項目進度:

  白雲站一期站房主體結構施工已完成93%,基坑支護施工、土方開挖施工、樁基施工、底板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鋼結構安裝已完成92%。一期站房約佔白雲站整體規模的1/3,二期站房施工面是一期站房的兩倍,兩期站房分別建設好后,還要進行接合。

  按照剩余工程的安排,2022年7月將完成二期站房的基坑建設,12月完成二期站房結構﹔2023年10月達到聯調聯試條件,2023年12月,白雲站將完工並具備開通條件。

  意義:

  白雲站不僅是“五主四輔”中的“五主”之一,還將與廣州站、廣州東站“合體”,構建“三站一體”的中心組合樞紐,全新取代過去“兩站一體”(廣州站、廣州東站)的格局。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白雲站將為國家鐵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州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文/記者 黃慶 通訊員黎磊、何建明 圖/記者 蘇俊杰)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